【本报讯】7月29日,记者从西北师大获悉,高校“丝路非遗探寻”社会实践活动在该校启动。该活动由《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编辑部联合南昌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全国8所高校组织,旨在国家“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探寻丝绸之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中国教育报》记者和8所高校的师生30余人,将深入甘南藏区,以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全面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尼洮砚雕刻技艺和拉卜楞藏族唐卡绘画技艺。通过在中央相关媒体刊发社会实践文字、视频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记者耿睿
新闻推荐
兰州市涉嫌套牌“李鬼车”639辆 全省开展打击机动车假牌套牌行动
【本报讯】为了深入推进公安部统一组织的第二波次整治假牌套牌车辆行动,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通过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套牌系统统计出全省涉嫌套牌车辆信息2250条。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立即...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