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在黄河岸边,望着脚下漩涡卷涌而去的东流水,留恋长久,思绪飞扬……
兰州近代工业文明发端于清末光绪年间,其代表人物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彭英甲是河北承德人,赖长是广东人,实业家刘鸿生是浙江定海人,这就很有意思了,可以这么说: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始于东南沿海一带,在枝粗叶绿之后,开始渐行西移,犹如过去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清末光绪年后是“春风已到玉门关”了,如此说来,今日兰州乃至西北大开发,都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之继续,西部经济腾飞之延续啊。
兰州古之金城,偏居大西北黄土高原一隅,一条黄河穿城而过,居住在此处的人们,过着半牧半农时而纷乱时而平淡的日子。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总管府有“兰州”之名时,基本上仍是一个封闭的内陆边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兰州段家滩人段续,在外为官多年后辞职归里,深感兰州及周边地区农户,守着黄河却屡遭干旱之苦,便以云南筒车为样本,经再三试制终告成功,一辆具有本土特色的水车(又名天车,翻车)在城关区南岸(今水车园小学附近)竖立起来,借助水力冲转车轮浇地,兰州人为之欢呼雀跃。而从近代工业文明来讲,它仍然居于手工业作坊之举。段续造福桑梓,功在利民,所以,今在水车博览园为其塑像一座,也是名至实归,应当应分。
左宗棠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他一路风尘赶来兰州,要干的一件大事就是收复新疆失地。他是湘军统领,又是洋务派。因此,左宗棠是夹着长袍马褂和西服革履之风来的。在欢迎西行大军的那些日子里,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证的那么多洋枪洋炮,兰州人在目瞪口呆之后,眼界大开,心热得快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继而左宗棠在兰州南关创建兰州制造局,从里面传出叮叮当当和轰轰隆隆的近代工业文明交响乐曲时,兰州就不仅是心热而是跃跃欲试并参与其中了。其实,兰州历史上第一座近代工业实体一路走来并不顺畅。1872年筹建时,资金投入就是个大问题,兰州是座自给不足的城市,甘肃又是个十年九旱的穷省。左宗棠只好把眼光投向最早介入近代工业文明的上海滩,以一分三厘利息向英国汇丰银行借银400万两,再通过德国设在天津的某洋行购买铸造,锻压,车,刨,钻,镗等机器设备与冶炼设备,又挑选通洋务,仿造过洋枪的老部属赖长(候补副将)和从福州船政招聘来的熟练技术工人来兰。一年后,头一批七响后腔枪数十样,大开花小开花(土炮),螺丝炮20余尊等新式军用武器及火药等,为左宗棠摧毁新疆阿古柏分裂政权,驱赶处来入侵者,保卫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37年间,使用本国近代工业文明生产的军用武器用于局部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战例之一。
左宗棠有眼光,兰州制造局在收复新疆失地后,除继续为军需服务外,又令赖长等人试制成功民用用品,如抽水机(当时叫吸水龙),应用于辕门(现中央广场)一带城区居民饮水和消防之需。左宗棠有魄力,为充分利用甘宁新得天独厚的羊毛、牛毛,骆驼毛等原料资源,于1877年在通远门(今畅家巷)创办织呢局,投资白银30万两,委托德商天津泰来洋行,购买先进的制呢机品设备60余架(件),雇用法国技师分别担任领班,教习等职位,又招收兰州人进厂当学徒,当粗工,经过三年筹建,于1880年9月正式投产,日产最高达到毛织品100丈左右。而织呢机的运转动力,是兰州制造局研制成功的陇产第一台水轮发电机。左宗棠在甘期间,还举贡院,整学政,禁种鸦片,植树三千里等,博得一片叫好声,因而,兰州为他建“左公祠”。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人——赖长赖云亭,他原为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一位部属,从事过洋务运动和仿造过洋枪洋炮。他应邀来兰州制造局和兰州织呢总办,不遗余力办了不少实事,而抽水机和水轮发动机就是在他主持和研发下试制成功的。所以左宗棠在给“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封信中说:“你是很想知道赖长这个人吧,他是主管兰州制造业的。为了织造毛布,他以想象创造了水机器,并已呈陈……”因此,为他重彩一笔也是应当应分的。
说起彭英甲,兰州无不把他的名字和兰州铁桥紧紧捆在一起,这是他最为人们称道的一件大功德。他就任兰州道尹又兼甘肃农工商矿总局总办一职,而在他之前还没有哪一位兰州道尹兼这个差事的,这个前所未有的兼任,让这个地方官儿在处理政务的同时又干了几件为兰州近代工业文明开创先例的大事儿。彭英甲在陕甘总督升允的支持下,首倡在兰州举院(今兰大二院一带)创办工厂,一时,省内外和本各县区及兰州市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开眼界,购商品,谈生意。此举,大概是兰州商品交易与洽谈的祖辈之会展中心吧。1906年10月,兰州窑街发现金银铜矿苗,彭奉命与比利时参赞称阿德签订合同,购置采矿,冶炼等机器设备,并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创办窑街官金铜厂,共计耗银120万两。于1910年建成投产,据传,一个工作日可溶矿石20万斤,炼金铜2万斤,黄金若干两。只可惜原选矿有误,矿石含铜量少而稀,需从邻近的白银市运送过来,成本累积过高而使窑街官金铜厂草草收场。彭英甲痛感没有中国人自己的技术人才而完全依赖洋人所致的惨痛教训。后来,他一改陇上官办文科学堂的惯例,官办了工科学堂,内设英语、化学、物理、地质、测量、采矿、冶炼等专科,为陇原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1908年冬,彭英甲又筹资白银一万两,由国外购机器设备,在今白云观西侧创办兰州洋蜡胰子厂,主要原料来自于临夏,甘南一带的牛羊油,产量质量双佳,兰州从此用上了本地生产的照明蜡烛和清洁用品。1906年,彭英甲倡办“兰州官银钱局”发行银票。他还着力恢复兰州制造局和兰州织呢局,提倡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发展。可以这么说吧,一个地方官兼任农工商矿总局总办,这一兼任是有历史意义的。这就是地方官如何对待近代工业文明,是欣然接受并亲力推行还是闭关自守冷眼旁观,这两种主政态度完全会有两种不同结果。1912年,彭英甲离开兰州,应该说,他离开得坦坦荡荡而又问心无愧。他倡导创办的实业,对兰州近代工业的发展,甚至对甘肃工业的近代化,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他负责修建的兰州黄河铁桥,即今中山桥,对于提高甘肃公路等级和公路运输能力,促进中西交往,巩固国防,促进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经济发展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兰州黄河铁桥至今仍像一道彩虹,横卧在滔滔黄河之上,它是一座丰碑,彭英甲功不可没。如今,兰州还没有为他树一座纪念碑。我想,随着黄河文化精品线路的拓展,一定会有他的一个纪念位置的。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兰州作为大后方,于1940年又迎来一位曾留学加拿大,回国后以火柴起家的大实业家,浙江定海人刘鸿生,他很早就对甘宁青新出产的价廉质优的牛羊毛和骆驼毛感兴趣。1943年,他草拟的《兰州设立毛纺织厂计划书》中说:“鸿生对西北产毛区的注意亦已十四年了,先后十次派专人深入西北内地调查,抗战开始后,鸿生本人亲赴兰州调查已达三次。鸿生及同认为,要解决军需及同胞的冬衣问题,非在兰州设有相当规模的毛纺织厂不可……”同年六月,他在重庆设立“西北毛纺织厂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请注意,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招股集资按股份轻重承担分红与有限责任的近代工业文明实体。这在当时是引进西方工业文明创新之举,在兰州更是开先河之举。这个实体股金总额为法币1亿元,分100万股,他自己认购50万,其中有部分是用由他主持的重庆中国毛纺织公司以机器设备如染整机,拉毛机,剪呢机,烫呢机廉价转让抵作股金,并无偿提供图纸资料。1945年,在兰州黄河北岸庙滩子占地1200平方米,待一大片现代化厂房及仓库,礼堂,学校,职工宿舍全部竣工,十月十日(双十节),有纺锭420枚,员工260余名的兰州毛纺织厂开工投产,年产粗毛呢5万余米,制服呢,花呢,军用毛毯等也陆续投产出厂。那个年代,凡入此厂工作和劳动的该厂员工,一走上兰州大街,一亮出毛纺织厂的圆形厂徽,一脸的喜气一身的自豪。至解放初期的1960年,毛纺织厂更名为“兰州第二毛纺织厂”,拥有职工2000余人,1700多纱锭。
刘鸿生是位开明爱国实业家,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积极支持公私合营。当时,他正在病中,向子女交代说:“我死后……定息可以分取,但不要多取……其余的全部献给国家,这是我对中国共产党一点微小的表示,也是我最后的嘱咐。”
伫立在黄河岸边,我深情地回顾兰州工业文明的发端史,对于今天兰州敞开胸怀,凝聚力量,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还会允许有丝毫的懈怠和迟疑存在吗。历史在传承中行进,我想:我们不应忘记历史,更不应忘怀兰州工业文明先驱者的丰功伟绩,而要秉承他们胸怀全局、放眼世界的大视野,在“河汇百流、九曲不回,创新创业,和谐共进”的兰州精神感召下奋勇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从2月11日夜间开始,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迎来降雪降温天气过程,大部分地方出现小到中雪,伴随降雪过程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受雪天影响,甘肃省大部...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