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环路民大段道路塌方 西部商报记者 窦文杰 摄
(记者 徐静雯) 7月18日凌晨,兰州市普降中雨。据兰州市政部门统计,昨日的一场降雨,造成兰州城区的主要积水点达44处。记者了解到,除气象因素外,兰州市排水管网还不完善,管网管径小,排水能力有限,短时间内的暴雨无力消化,市政设施薄弱“排水乏力”等是造成多路段“逢雨必淹”的主要原因。
兰州城区44处主要积水点
城关区:东岗西路(纸中城邦)、东岗东路(油漆厂)、南河滩(渭源路北口)、南滨河路(白云观)、平凉路(邮电大楼)、靖远路、东岗西路(广场东口)、金昌路北口、北滨河路(城关黄河大桥)、北滨河路(金城关)、北滨河路(马槽沟)。
七里河区:南滨河路(深安大桥下)、南滨河路(兰州卷烟厂)、南滨河路(七里河黄河大桥下)、南滨河路(吴家园路口)、南滨河路(兰滨小区)、南滨河路(小西湖桥下两处)、南滨河路(西湖公园北门)、西津西路(大滩社区路口)、西津西路(二手车市场)、西津西路(公交印刷厂)、西津西路(肉联厂)、西津西路(柳家营加气站)、武威路双洞子、龚家湾十字、五星坪道口、建兰路办事处、轴承厂十字。
安宁区:费家营十字、刘沙路、北滨河路(七里河黄河大桥下)、594#路口、幸福巷车站、兰飞路口、长风小学路口、刘家堡广场、众邦大道路口。
西固区:古浪路(4-2#路)、环形路(11#路)、临洮街、合水路、14#路、42#路。
管网能力有限 排涝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也为内涝埋下隐患完善排水系统 有效减少内涝
为什么每逢降雨兰州就会出现多处“水淹马路”的情况呢?
昨日上午,在这次降雨中积水最严重的广场东口,现场清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由于轨道交通施工中管线改迁,对原排水设施造成一定影响。但这只属于该路段的特殊情况。
记者了解到,多方面原因造成兰州城区排水不畅。据气象部门的消息,7月18日的降雨中,最大降雨量出现在七里河西果园,降雨量达到53毫米。举例来说,如果按此降雨量连续24小时,相当于一次暴雨过程,由于降雨集中、量大,势必造成城区严重积水。兰州全年年降雨量300多毫米。7月18日短时间内降雨达50毫米,以前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外,以前城区的绿地、土地、草地可以蓄水,现在是柏油马路,硬化路面,水流的速度一下子变快,使得降雨在短时间内汇聚在一个地方,因此容易发生城市内涝。此外,由于雨量很大,雨水进入污水管道后流向污水处理厂,但处理厂泵站提升能力有限,所以造成多处路段积水深、排洪慢。此外,目前兰州市共有10多处地段由于管道老化、地势低洼、汇水面积小等原因,遇到强降雨排涝能力较差,主要集中在城关区以东,东岗西路、火车站西路、邮电大楼、绿色市场等地段。
此外,有业内专家表示,在2008年实施的兰州市雨水污水全收集工程中,虽对部分路段新敷设了雨水管道,但因工程重点是污水全收集工程,故新敷设的雨水管道非常有限。对此,兰州市排水管网还不完善,管网管径小,排水能力有限,短时间内的暴雨无力消化。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市政人员上街进行人工排水,将雨水井盖打开,使雨水达到尽快排放的目的。
人为因素也为内涝埋下隐患
为保证汛期排水畅通,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在每年6月底之前,将对全市主次干道60%的管网进行清掏疏浚,加大排水设施的管理巡查力度,对辖区的雨污水管道、泄洪出口、明沟、检查井、收水井等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定期循环疏通和清掏,汛前对易积水路段的排水设施(包括下游的排水设施)重点疏通,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但市政部门在排查中发现,一些人为因素也对现有排水管网造成了一定破坏,为城市内涝埋下隐患。兰州市政管网所在汛期前至少清掏3次,每次都能从排水井口清理出大量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特别是甘南路、正宁路、酒泉路老路段、鼓楼巷等餐馆比较集中的地段,每次清掏每次都有垃圾。而且含油污的泔水会侵蚀排水管道内壁,使得管道内径越来越小,影响排洪能力。虽然兰州市已经实施餐厨垃圾全收集工作,但还是有一些餐馆将泔水等餐厨垃圾直接倒进排水井。
完善排水系统 有效减少内涝
截至2015年底,兰州市近郊四区污水管网总长达988公里,雨水管网达223公里,与之相配套的雨水井、污水井等达12万套。排水能力较几年前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兰州市正在积极筹备改善市区排水功能,将对老化的管道进行更换,在市区重点路段新建一些排水设备。
还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该打开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海绵城市”理念,除建立和完善下水道等排水系统外,在人行道、广场等地区采用透水砖,选择做滞洪区、低洼地做蓄水景观等方式也是减少城市内涝的办法。
新闻推荐
西部商报讯(记者 焦太霞)昨日,市民李女士拨打西部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8119000反映,兰州公交18路车,线长人多车少,上下班高峰时段特别拥挤,等车乘车困难。李女士家住安宁区省农大家属院,上班...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