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4日,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四川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结束后,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卫生应急管理中心对舟曲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了外部评估,评估报告于日前完成并正式公布。报告指出,合理开展医学救援是卫生应急体系不可回避的责任,科学而系统地总结出来的“舟曲经验”更显得弥足珍贵。
弥足珍贵的“舟曲经验”
报告中明确指出,2010年8月7日晚舟曲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救援力量迅速动员,开展了大量工作,救灾工作成绩显著。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救援中,人们熟悉的中医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在舟曲救灾卫生救援工作的疾病防治中,结合灾区实际充分运用大蒜、花椒、黄花菜的治疗作用,有效防止了灾后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传播,降低心理疾患的发生。8月12日起,省卫生厅、省农牧厅、省红十字会从兰州、定西、天水等地紧急调运大蒜106.5吨,用于防治传染病,从庆阳紧急调运黄花菜2吨,用于预防心理抑郁等,紧急调运花椒200公斤,用于预防腹泻等。
中药充分利用了易于就地取材大面积推广使用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灾区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价值。截至2010年9月30日,在11个中药发放点,服用中药汤剂人数达48万人次,在预防灾区传染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遏制了疫病的流行。国家中医药局领导在视察后认为“中医药在大灾之后防病、治病效果显著,利用中医药在灾区大范围预防疾病是一次创新举措,意义重大”。
灾情快速评估有待完善
在本次舟曲紧急医学救援中,各单位内部能做到统筹安排救援力量,由各单位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及时向本单位反映现场情况和需要。然而,救援初期仍出现了短期“到达现场救援人员多,人力浪费和秩序混乱”的现象,报告中对其原因进行了科学、深入分析,并明确指出是因为没有一个针对灾害的、统一的快速卫生评估机制,无法统筹安排各种社会救援力量。
据舟曲前方工作组的简报记录,泥石流发生后,各种救援力量迅即赶往灾区,由于缺少快速评估,对灾后舟曲县城地理环境、伤员现状等认识不足,缺乏统一调配,导致短时期内涌入大量救援人员,给当地的食物和饮水供给和厕所、垃圾处理等公共卫生设施带来较大压力。
报告中建议,完善快速卫生评估首先需要组建一个权威、规范的专业评估队伍,队伍中应包含医疗救治、防疫、监督、健康教育、心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并需要其在灾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各种情况进行判定。现场指挥部或后方指挥部则根据评估结果统一调配全国医疗卫生救援资源,有效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救援效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谢谢你们保住了我的脚!”4月13日来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受伤女孩苏凤蕾对给她进行会诊的专家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当天18岁的凤蕾再次从老家来到...
舟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舟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