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新闻 合作新闻 夏河新闻 玛曲新闻 舟曲新闻 碌曲新闻 迭部新闻 临潭新闻 卓尼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甘南市 > 舟曲新闻 > 正文

哀乐低回 菊花寄情

来源:兰州晚报 2011-08-09 17:51   https://www.yybnet.net/

手捧菊花寄哀思 新华社照片

8月8日,舟曲。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周年的日子。小号低回《思念曲》。

一年前的这个日子,巨大的泥石流裹挟沙石奔流而下,昔日美好家园顷刻间被掩埋,1500余人罹难,数百个家庭破碎……

一年后的今天,数千位幸存者、建设者和各界干部群众聚集在泥石流沟畔,眼含热泪,深切缅怀遇难同胞,纪念遇难亲人。据新华社

上午的纪念活动,选在舟曲县城区三眼峪泥石流沟畔的追思园举行。

追思园位于灾害中人员伤亡惨重的舟曲县城关镇月圆村原址。

随着乐曲的响起,追思园里,空气中弥漫着凝重与伤感。一朵朵黄、白菊花,一个个花篮,寄托着人们深切的思念。

低沉悠扬的乐曲声中,受灾群众冯杜平整理一下衣服,稳步走向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纪念碑,将手中的黄色菊花,轻轻放在碑前。

在泥石流灾害中,冯杜平失去了7位亲人。追思园的遇难同胞名录纪念墙上,刻着遇难的父亲冯社生、儿子冯伟庆、侄子冯琪和冯毫、弟弟冯利平、妹妹冯小花和弟媳杨平仙的名字。

从今年春节开始,冯杜平开始到追思园建设工地打工。打工休息的间隙,他总忍不住挨个看看遇难亲人的名字。

在这里,7位遇难亲人和他一起看着一座座建筑从无到有,废墟逐渐变了模样。冯杜平说。

追思园东边二三十米,是三眼峪泥石流沟排导渠的建设现场。灾害发生前,排导渠最窄的地方,沟还不到2米宽,人都能跳过去,根本没有抵御大灾害的能力。

如今,站在追思园上望过去,长2.16公里的这条排导渠主体工程已经基本竣工,从山里流出的清泉,沿着排导渠一路流进白龙江里。这条灾后首先开工的重大灾害治理项目之一,已经把排导渠加宽到30米宽,能够经受百年一遇灾害的考验。“住在这样的排导渠跟前,才感到放心。”北关村村民沈六合说。

上午9时多,纪念活动现场吹起微风,夏日的阳光洒满舟曲小城。

今天是一个纪念亲人的日子,更是一个孕育希望的日子。

■舟年纪念花絮

纪念墙前思亲人

当人们观看纪念墙时,那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勾起了人们伤痛的回忆,许多人泪水止不住的涌了出来。

几名妇女在纪念墙前放声痛哭,几近昏厥,虽然亲友在进行劝导,可是看那墙上刻的亲人名字,还是控制不住又失声哭泣起来。随着妇女们的哭声,许多哀悼者也抹起眼泪,现场上一片悲凄之声。

一位老年妇女看着墙上儿子的名字,不停地呼喊着:“儿子,回来吧!”她被人们拉起来后,又扑向纪念墙,现场观者无不掉泪。

来自东山乡的杨志杰正在用手机拍墙上的名字,他说,叔叔、妹妹等好几个亲属在泥石流中去世了,今天是一周年纪念日,他和几名亲属专程赶来,祭奠这些亲人们。

河北志愿者专程哀悼遇难者

活动现场,一位老人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位身材瘦削的老者,来自河北省保定市,今天是专程赶来参加纪念活动的。

这位老人名叫吴和春,60岁的他是一名老志愿者。2010年8月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当时还在四川省灾区做志愿者的吴和春,闻讯赶到舟曲县,投入了抢险救灾活动中。

在三眼峪村原址上,许多人看到吴和春后打起了招呼。吴和春说,去年8月份他在舟曲呆了15天,参与救灾活动,与三眼峪村、北街村的许多人熟悉了。

这位老志愿者说,今天专程赶来,就为了却一个心愿,送那些遇难者一程,让他们安息。

□晚报记者 彭维国 瞿学忠

新闻推荐

舟曲拉尕山景区开业迎客

本报讯5月1日上午,舟曲县与海航集团合作开发的拉尕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式交付海航甘肃机场集团并隆重开业。省、州、县有关部门的领导,甘肃机场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各级...

舟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舟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哀乐低回 菊花寄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