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
志愿者慰问演出
在去年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的救援现场,我们经常会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或几个穿着红色T恤的年轻人忙着抬伤员、忙着挖淤泥、忙着抢运物资,穿梭在灾区最危险的一线。在灾区忙碌的日日夜夜里,很少有人能知道他们中哪一个人的名字。
但灾区人民记住了他们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舟曲籍
志愿者的心声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这是朱彤写在工作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2011年7月17日,放暑假回家的第二天,朱彤就去团县委报到,申请一份志愿者的工作。最终朱彤如愿以偿,被安排在县委宣传部搞接待工作。朱彤的家就在舟曲县城,他现在是天津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其最大心愿就是在假期里多为家乡的灾后重建工作做点事。
“去年泥石流灾难发生时,我就在舟曲,这是我经历过的最恐怖、最惨痛的一段记忆。”朱彤告诉记者,泥石流灾难发生的第二天,他马上和几名在县城的同学,加入到救灾的第一线。“我们抬尸体,挖淤泥,装卸救灾物资,哪里缺人我们就跑到哪里。”朱彤说那几天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每天早出晚归。“恍恍惚惚,一直到开学前两天还在一线忙碌着不知疲倦。”朱彤说回到学校好长时间也一直沉浸在回忆中,一闭上眼就会出现满目疮痍的家乡。
“这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让舟曲籍的大学生们一下子长大了,懂得感恩与奉献。”团县委副书记徐磊对记者说。
“今年暑假回来后,我能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多人在帮着我们灾后重建,作为舟曲人,我没有什么理由不出来工作。”刚22岁的朱彤看上去还有些腼腆,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家乡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出一份力,让每一个关心、关注舟曲的人知道舟曲的年轻人在用行动书写着灾后重建的信念。
最“牛”的志愿者
牛·更尕当智是一位长得很帅气的藏族男孩,团县委的几位志愿者伙伴都亲昵地称其为“牛更”,说他是最牛的志愿者。我们见到他时,牛·更尕当智刚从县教育局举办的新教材培训班上下课回来。“作为志愿者,我觉得一切都是应该做的,真是没有什么要说的。”
牛·更尕当智的家在天祝县,作为“5·12”汶川大地震后甘肃省第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被派往舟曲,分配在舟曲三中当老师。去年“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正值暑假,牛·更尕当智在老家。当他从电视新闻上看到舟曲发生泥石流灾难后,第二天就约上同事一起往舟曲赶。牛·更尕当智说他们赶到县城时天已经黑了,顾不上休息就跑到救灾一线去了。
“志愿者是什么?就是在人们最需要我们时能够冲上去,在灾区人民最困难的时候站在他们身边。我相信这是每一位报名参加志愿者的共同心声。”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紧张的一线救援后,秋季开学时牛·更尕当智被抽调到舟曲一中兰州教学点工作。“虽然我们人在兰州,但大家的心都在舟曲。”今年暑假后,牛·更尕当智没有回家直接来到舟曲,除了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外,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志愿活动。
“我是志愿者,就要干好志愿者的工作,要对得起志愿者这个称号。”采访结束时,牛·更尕当智说晚上还要去参加团委组织的慰问活动,他“客串”主持。
“很累,但我觉得活的很充实。”牛·更尕当智说。
舟曲
不会忘记
在团舟曲县委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几位正在忙碌的志愿者。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每到周末或休假时就会来此要求工作,寻找志愿信息。
这是一群很特殊的青年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舟曲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在团县委采访时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超过2000名志愿者来到舟曲县,参与到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舟曲现已进入全面的灾后重建阶段,大部分志愿者已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我们不会忘记他们,舟曲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徐磊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舟曲县迎来了第三批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加上2009年续签的7名志愿者,现仍有17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舟曲服务。“他们除了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外,还承担着很多社会公益性活动。有做护工的,有去给灾区孩子义务补课的,有去灾民安置点搞服务工作的。”
徐磊告诉记者,“有一部分志愿者其实不是团委序列中的,他们自发组织,到舟曲后默默工作。这个群体是很庞大的,虽然没有志愿者的名号,但他们也是真正的志愿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甘肃省高考最低控制分数线将与高考分数同时公布;将首次对艺术类招生批次加注说明,使考生与家长能明白艺术类计划的编排,便于填报志愿;同时,为争取调剂志愿名额,甘肃...
舟曲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舟曲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