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关英的小女儿正准备给孩子换衣服。
严冬将至,在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们将如何过冬,他们的生活还好吗?11月22日,记者再次走进舟曲灾后临时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家中时,发现这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重建家庭 安置房里诞生新希望
受灾后的这一年,严军红从幸福到剧痛,再到重归幸福,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历程”。
37岁的严军红,原本住在舟曲县城关镇南门。“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他的妻子和一双只有十几岁的儿女全部罹难。当时,身为货车司机的严军红出车在外,幸运躲过一劫。“从那以后,很久,我都没有心思再跑车了。”22日上午,在舟曲灾后临时集中安置点的家里,严军红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和其他受灾群众一起,搬进了安置点。心情悲痛的他,一度不想出去做事。后来,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并与舟曲平定乡的一位女子携手重建了家庭。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今年10月,搬到安置点刚满一年,这个灾后重组的新家庭又添一喜:严军红的女儿出生了。严军红说,这个小生命的降临,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我的生活正在逐渐步入正轨,等明年搬进灾后重建的新家后,我要好好谋划一下以后的发展”。由于女儿的出世,他提前两个月就准备了过冬所需的煤,今年的冬天,在他的新家里,心情和室温一样,都是暖暖的。
同处一室 共渡难关亲如一家
22日,记者走进受灾群众薛关英的家里时,他和妻子正围坐在火炉旁。薛关英身旁的单人床上,他的小女儿正悉心照料刚刚睡醒的婴儿。“这是我的小外孙女,刚满月不久,女儿带着她回娘家来了。”一年前的泥石流灾害,夺走了薛关英的大女儿及两岁外孙的生命。薛关英告诉记者,灾后重建开始后,他也开始忙了起来,出门干起了装卸工。“今年入冬前,我用自己攒的钱,先买了半吨煤,过段时间,如果不够用再买一些。”
和薛关英同住在一套安置房里的,还有来自受灾最重的月圆村的何旭东父子。“受灾后,何旭东一直在舟曲县城一家单位做门卫,儿子在网吧上班。”严军红说,父子俩共住一间卧室,但由于忙于工作,父子俩很少在家。“这一年,我们在一起相处得很不错,只要他们回来,如果赶上我们家做饭,两家人就在一起吃,就像一家人一样。”
温暖越冬 最感激帮助我们的人
“去年冬季,政府给我们每家受灾户发了煤炉和1吨煤炭,还给我们提供了面粉、衣服、被子、电视、液化气灶盘等过冬需要的东西。”记者走进安置户姚凤玉家,她两岁的外孙正在客厅里蹦来蹦去。55岁的姚凤玉说,去年冬天,多亏有政府的帮助,他们才得以顺利越冬。
十多年前,姚凤玉的丈夫不幸过世。多年来,她独自抚养女儿严婷长大。“现在,我结了婚,也有了儿子。”严婷告诉记者,灾后重建一年来,他们一家人最为感激的就是受灾后帮助过他们的政府以及所有人。如今,丈夫在外打工,严婷在家照顾母亲和儿子,一家人已开始了新的生活。
民政部门 确保每个受灾户吃住无忧
为了确保每户受灾群众都安全越冬,舟曲民政部门也早就开始了谋划。据舟曲县民政局局长杨恩茂介绍,今年,舟曲县将为每个重灾户发放1吨燃煤;同时,向过渡期分散安置的受灾户每月发放200元住房补助,补助期暂定为6个月,至2012年2月截止,到期后,政府将根据情况,再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此外,政府还将向每个受灾户发放一袋面粉。目前,舟曲县城关、江盘两个乡镇的民政工作人员,正在对特困受灾户的情况进行核查摸底。摸底工作结束后,民政部门将对特困受灾户采取临时救助措施,确保特困受灾户吃住等各方面不出问题,顺利安全越冬。
文/图 本报舟曲特派记者 鲁明
新闻推荐
近日,在舟曲峰迭新区繁忙的建筑工地上,一幢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卫生综合楼通过竣工验收,这是省卫生厅负责的舟曲灾后重建13个卫生、计生项目的收尾工程,至此,13个项目全部竣工,提前一个月...
舟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舟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