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居民在市场上购置年货
2012年春节,对于遭受“8·8特大泥石流灾害”的舟曲人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人们逐渐走出了灾难的阴影。这是灾后第二年春节,舟曲县有了祥和喜庆的气氛。
春节前夕,记者奔波400多公里来到舟曲,感受舟曲人民的浓浓年味,和他们一起过大年。
街头处处充满过年气氛
1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舟曲县城老鸦沟的灾民集中安置点时,遇到张鸣雁老两口正购物回来,他们各提着两大袋子年货。
记者随着张鸣雁老先生进了他家。尽管家具比较陈旧,但收拾的非常干净。得知记者要采访过年情况,张老先生略有些伤感,他说相比去年,今年精神好多了,去年春节距灾害发生后不久,大家的心情都很悲痛,整个县城过年期间都很沉闷。在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舟曲人民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逐渐化悲痛为力量,重建成果非常好,人们也慢慢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
“生死一瞬间,阴阳两重天。”68岁的张鸣雁先生噙着眼泪说,他原来居住在县城东街村,退休前在舟曲县教育局上班。2010年“8·8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时他正在家中,突然停电之后传来震动声,他马上爬到房顶查看,发现黑乎乎地泥石流袭来,他们就赶快跑出家门到高处躲避,之后家全被冲毁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来。后来在亲戚家暂住了20多天,又搬到大儿子单位提供的宿舍过渡。11月份政府将他们安置到新楼上,才算是稳定下来。
“今年的春节才开始有点喜庆气氛。”张鸣雁感叹地道,去年大年三十,整个县城都是沉痛的气氛,人们都去白龙江边祭奠亲人,哭泣声一片。今年好多了,人们都在准备过年的东西。说着,张老先生打开冰柜,让记者看他准备的年货。
采访结束时张老先生说,以后就要搬到兰州新区去了,前一阵大儿子专门去看了一下,回来说新区非常好,他听了很高兴。“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灾难过后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他满怀信心的展望。
有了双手我们什么都会有
记者去月圆村的灾民何建舟家采访时,正逢他去给亲戚帮助,他妻子韩仙梅在家洗衣服,她对记者说马上要过年了,家里得收拾一下,去年春节太悲伤,今年得认真过一个年。
那场泥石流灾害中,何建舟是月圆村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因为外出打工,他侥幸逃过一劫。泥石流发生时,他父亲因为在上游看守菜地也得以幸存。但何建舟包括母亲、妻儿在内的8位亲人在灾难中罹难。后来,他代理村长带领乡亲们抢险救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韩仙梅是去年腊月里与何建舟结婚的。他们在重建工地上相识,情投意合就组建了一个新家庭。
韩仙梅说,去年春节时她刚来,何建舟很悲伤,春节就基本没有过。他们第一年结婚,就连娘家也没有回。今年慢慢地走出了伤痛,今年春节打算回趟娘家。她特地端出自己做的点心,非要让记者尝一下,并且说:“如果你是去年来,我没有做,还尝不到。”
明年还会更好
在当地人叫做廉租房集中安置点的小区内,在漂亮的白色小板楼中,记者来到东街村民薛关英家中。一进门两个醒目的大字“拼搏”贴在对面墙上,客厅里贴的是“奋斗”,尽管家中陈设很简陋,但是这些字让人感受到一股力量。“我贴这些字是想表明舟曲人重建家园的信心。”她介绍说,这是去年搬到这里时专门请人写的,现在家具除了一对木沙发是亲戚给的外,其他全是政府援助的。
薛关英住着2室2厅的房子,电视机是崭新的,可收看54个频道的节目;客厅正中央摆放着取暖用的火炉,室温在20℃上下,煤炭储存充裕;电磁炉、电饭锅、电烧水壶配备齐全;洁净的卫生间里洁具一应俱全,自来水24小时供应。
“今年买了半个猪,准备过年。”薛关英说,相对去年,今年春节好多了,明年会更好。
新闻推荐
“8·8”特大泥石流两周年之际,一座新舟曲如同化蝶一般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新舟曲未来如何发展?尤其舟曲在生态治理方面会有何举措?7月27日晚,记者就读者和舟曲人普遍关心...
舟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舟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