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栉风沐雨,五十载春华秋实。成立于1963年的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在几代土木院人的辛勤耕耘下,历经整整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变迁,在见证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的同时,自身也成为甘肃省内实力雄厚、享有盛誉、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建筑科技企业,在全国建筑和有色冶金行业成果卓著、影响深远。踌躇满志的土木院人,以豪迈的热情追求卓越的事业发展,以火热的激情打造瑰丽的未来蓝图,伴着强劲的时代足音,正在向全国一流建筑科技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A
沧海桑田话变迁
回首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时代变迁都记载着土木院从困境中逆势前行、于探索中不断成长、在跨越中逐步壮大的历史变革。几代土木院人,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梦想,坚韧不息,锐意进取,励精图治,薪火相传,谱写了土木院波澜壮阔的发展华章。
1963年成立的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组建的以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所,前身为冶金工业部金川冶金建筑研究所。几经搬迁,1985年院址由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搬迁至城关区段家滩至今。1990年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1992年更名为兰州有色金属建筑研究院。1999年7月1日作为国家242个首批改制院所之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2001年随国家有色金属行业调整,整建制划归甘肃省地方管理,直属甘肃省建设厅。2003年更名为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土木院自建院起便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发展之路。上世纪建院之初,主要承担西北地区有色冶金建设科研研发工作;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初步尝试走出试验室走向市场,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得了相应的市场回报;进入九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体制、机制的不适宜,全院发展一度陷入人才流失、市场萎缩、新成果缺乏、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1999年转制后,将服务市场由有色行业辐射全国,面向市场开展科研开发,实现了全院的平稳过渡;进入21世纪后,土木院领导班子提出了“搭建多功能高水平资质平台,打造全国一流建筑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涵盖建筑学科全部门类的综合业务平台,全院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企业面貌和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质的飞跃,迎来了发展的全面黄金期。土木院自此从困境中崛起,挥别寒冬,步入暖春。
B
百舸争流任飞跃
五十年风雨兼程建基业,几代人同舟共济铸辉煌。土木院人以“设计精彩未来,建设共好社会”的理念建院创业,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走向全国,以市场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借改革与创新实现跨越发展,靠技术和科研引领行业迅跑,凭勤勉和才智创造出灿烂与辉煌。如今,土木院已发展成为具备建筑工程多项甲级专业资质,以建筑工程技术和新材料研究为主,集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为一体,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服务于社会的国有建筑科技型企业,在全国建筑工程、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全省建设工程领域的土木工程研究应用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多年的投石问路、摸索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五十年,立足传统、多元经营。立足有色行业和甘肃省内的业务市场,土木院全面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了多个经济增长点,打造了集建筑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质量检测、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软弱地基处理、建筑及设备防腐蚀、房屋鉴定、项目代建、招标代理、大型建筑结构试验、钢结构工程施工、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建筑节能评估、新型建材研发生产等为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业务涵盖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仅甲级资质就有8项,在全国位于行业同类院所前列。建院以来,土木院人以诚服务业主、以质开拓市场,足迹遍及全国有色、路桥、石化、通讯、煤炭、建材、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完成了全国多项大型重点工程建设,全院综合收入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两亿元,并获得了全国及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全总“工人先锋号”、“全国用户满意单位”、“全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先进单位”、“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等多项荣誉。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腾飞。
五十年,潜心科研、科技求新。以人为本、以质量求信誉、以科技求发展,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0余项,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基础技术、建筑和设备防腐蚀、建筑物结构耐久性诊断治理、新型建筑材料、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及建筑物纠偏平移等方面的技术和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了有效的转化实施,是所属行业的权威技术机构。在土木建筑科研、新技术推广应用、循环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领域,建立了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西北地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联合研究中心、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在内的10个国家级及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树立了在全省建筑行业及建筑科技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土木院还作为甘肃省土木学会建筑工程材料学术委员会挂靠单位、甘肃省土木学会建筑物诊治学术委员会挂靠单位和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单位,在推进全省专业技术进步、行业科技交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十年,把握机遇、顺势变革。土木院人始终站在西部地区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逐步建立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发展创新机制,建设院产业基地、以特色化引领科学发展、以规模化促进产业升级、以品牌化实现转型跨越,闯出了一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2010年,土木院结合在建筑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发展自身产业品牌,在中科院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了院产业基地,主要致力于西北地区特殊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下的干粉砂浆、萘系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三条生产线为主的化学建材的生产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和实践检验,其技术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潜力巨大。为便于基地经营、打造产业链、推动全院的长足可持续发展,土木院于2012年又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对基地进行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成立了甘肃蔚蓝建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基地的具体运营,未来势必成为土木院做大做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改革重在脚踏实地、胆大心细,适逢甘肃省建设发展兰州新区的契机,土木院近期又积极谋划着在兰州新区设立分院,为新区建设提供全面工程技术服务,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技术力量。这将对推动全院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十年,前沿接轨、创新驱动。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土木院人以敏锐的视角立足前沿科技发展,瞄准高端市场,因地制宜策划科研项目、发展新兴技术,近几年来在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应用推广领域取得了多项突出成果。土木院于2008年开始启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系统工程,并汇聚形成多个项目课题,其主要项目获得了科技部和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住建厅的近5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经过近5年的实施,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主题的多个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先进适用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土壤源热泵、太阳能光热补温、无机外墙保温、保温装饰一体化、建筑智能化能效测控、中水回收利用等,形成了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技术成果,不仅大量地节约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排放,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能源开支,实现了实际经济效益与技术成果的双赢。三年来,土木院以绿色建筑为指导方针,以课题为依托,围绕建筑节能各个领域的发展,申报了10多项专利,在甘肃省内率先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多项示范,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咨询、设计、检测、统计、审计、评估等多项业务能力,极大地拓展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业务领域,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甘肃省地方标准,为建筑节能技术在省内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并初步形成了与节能改造相关的一系列有特色的产品体系,如泡沫玻璃、装饰保温一体化板、中空玻璃窗、自保温墙材、太阳能光伏电池、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温度测控系统器材等,形成了门类较全的产品体系,奠定了土木院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技术前沿地位,对于四川省绿色建筑的推广起到了“革命军中马前卒”的作用。
C
乘风破浪树先锋
在规划事业发展的同时,土木院人不断通过科研的探索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并将专业知识与技术倾力回报奉献社会,在全国抗震救灾、校安工程、抢险救灾工作中勇当社会服务的先锋和救灾一线的战士,舞动出别样的火红剪影。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僻壤,在余震不断的险峻山崖,在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高原,在淤泥及腰的舟曲现场,遍布着土木院人的足迹,累计完成了4000项共520万㎡的救灾任务:2008年“5·12”汶川地震,先后五次派出60余名技术骨干深入陇南、甘南灾区,鉴定、加固、设计240万m2的建筑物1068项,为甘肃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决策提供了详实数据;2009年为开展全国校安工程,全院50多名技术骨干参与了甘肃和宁夏中小学校舍的安全鉴定,并开发应用“砌体结构墙体嵌筋加固技术”科研项目,成功推广至新疆、青海等地;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30名技术骨干在第一时间抵达震区,鉴定51.34万m2的建筑物979项。为兄弟省灾后重建工作贡献了力量;2010年“8.8”甘南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派出90名技术人员,完成105栋房屋的清淤前安全性评估工作、61万㎡201项建筑物的应急鉴定工作和120项灾后恢复重建住房维修加固设计,编制《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受损建筑物安全性应急鉴定技术导则》,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和保障。
无数次徒步跋涉、夜宿荒野,无数次深陷淤泥、风雪载途。土木院人以专业的技术水平、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服务精神谱写了一首首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情意相通、默默奉献的英雄壮歌,彰显了全院强大地凝聚力和战斗力!被授予“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系统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和“全省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先进集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和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关注。
D
扬帆续航谈发展
经过五十年的历史积淀,土木院在探索中成长、在跨越中壮大,无论艰难期的奋进崛起,还是辉煌期的徘徊低落,都凝聚了土木院人坚韧不屈、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转制科研院所,土木院成功实现了事转企和从有色行业向综合建筑科研单位的过渡,体制改革和发展定位的决策实施、发展机遇和长远眼光的把握辐射功不可没,跨越创新更为全院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的土木院,人员水平、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发展环境、综合实力较建院初期实现了巨变,在全院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带领下,土木院正在渐进改革中迅跑。
好风凭借力,壮志绘宏图。在庆祝建院50周年之际,我们为50年的辉煌成绩而骄傲、自豪,为面临的发展机遇而欣喜、振奋,更为面临的挑战而感到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土木院人将秉承五十载的历史积淀和艰辛拼搏,站在更高的起点,逐步实现以市场为目标、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支撑、屹立于全国建筑科技之林的综合性建筑科技集团的美好发展愿景,谱写灿烂辉煌的创新创业新篇章!
新闻推荐
陇南市文县发生4.5级地震造成尖山等20个乡镇35079人受灾
【本报讯】据甘肃地震台网测定,7月27日0时25分,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震中位于北纬33.0°,东经104.8°)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该地震距陇南市文县县城25公里,距武都区县城44公里,康县县城86公里,距...
舟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舟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