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舟曲,正值暮夏。放眼望去,白云掩映下,群山四合,青翠欲滴。
3年前,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让舟曲这个藏乡小城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的伤痛。随着家园的重建,舟曲人把这种伤痛化为了前进的力量。
经过3年重建,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舟曲已经站到了腾飞的新起点上。
重建项目全面完成
一进入舟曲县城,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崭新的建筑,新建成的安置小区、商厦、市场里人来人往,宽阔的县城主干道紧挨着欢腾的白龙江,路边标准化建设的休闲区和步行区里,大人们正在带着孩子玩耍。
3年重建、3年等待,眼前的一切仿佛梦幻,但又那样真实。3年前,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将舟曲县城毁于一旦,1500多人遇难,半个县城成为废墟。
转入重建阶段后,甘肃省交通、国土、水利、城建等部门迅速进入舟曲,灾害治理、生态恢复、城镇建设等8大类170个项目的建设拉开大幕。
“目前舟曲重建项目已经超额完成,受灾群众全部入住老城区和新城区新房,配套设施也已经竣工交付使用。”舟曲县县长石华雄说,新舟曲交给舟曲人民的除了新房外,还有全国一流的防灾减灾能力。
新舟曲带来新生活
天边刚露出一丝光亮,城关镇东城社区62岁的居民杜彩芸便和一些老姐妹陆续集中到了三眼峪开始跳舞晨练。3年前,山洪泥石流从这里一泄而下堵塞白龙江,而今三眼峪已经变成了公园,成为了人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和孩子们放学后的乐园。
杜彩芸告诉记者,重建的房子建好后,她分到了一套,就在三眼峪的边上。住进新房后,镇政府又给她办了低保,两个儿子也贷款买了车跑运输,现在已经不为生活发愁。
舟曲县城关镇北街村村民张吴成弟兄三个在泥石流灾害中失去了8个娃娃,巨大的悲痛把全家拉入绝望的深渊。再次见到张吴成时,他正在安置房小区里逗弄着一个小男孩玩耍,笑声朗朗。
张吴成告诉记者,灾后在计生部门的帮助下,他们兄弟又生了孩子,现在他的娃娃已经2岁,家里又有了奔头。
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江盘乡云台村41岁的村民闫露海在泥石流灾害中家里房子被毁。在乡政府的引导下,今年全家2亩农田全部退耕还林改种了核桃,树下套种中药柴胡。闫露海告诉记者,仅柴胡一项每年就能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这是一直只知道种玉米小麦的他万万没想到的。
舟曲县林业局退耕还林项目负责人王了得介绍,重建中,舟曲把灾害防治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和产业转型。截至目前舟曲自筹资金新完成3.5万亩退耕还林,涉及50多个贫困村,大批农民在退耕还林和转变种植结构中受益。
舟曲县副县长房小东介绍,灾后重建也为灾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1元,比2010年增长3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3元,比2010年增长43%。根据扶贫规划,2015年舟曲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5740元,实现脱贫的目标。
据新华社舟曲电
新闻推荐
兰州晨报讯(通讯员刘江林 首席记者张鹏翔)“现在宣判,被告人曾某某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2000元。”2月17日,甘肃省舟曲林区基层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一起非法种植毒品...
舟曲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舟曲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