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在雪域高原
在平凡中创造价值迎难而上显本色
奉献在雪域高原——记甘南州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张瑶晖
奉献在雪域高原
本报记者 赵 梅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张瑶晖,多年以来在高原上默默奉献,以不平凡的作为受到大家的赞扬。
立足本职勤奋敬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张瑶晖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
自2007年5月调入甘南州委组织部以来,张瑶晖先后从事办公室政务、后勤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任务多繁重,张瑶晖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能力、增强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到组织部门工作以来,他感到组织工作在方式方法、性质要求等方面与其他工作区别很大,为此,他坚持业务学习,熟悉业务工作。他向文件书本学,向基层党员干部学,向身边的同志学,从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到现代科技,从政治历史到人文社科,他都广泛涉猎。在充实思想、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张瑶晖很快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调研组4次到甘南调研期间、在州县乡三级换届工作中,张瑶晖为了高质量完成所有综合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他认真学习藏区政策和换届工作知识,确保了各种数据、各类报告的准确无误。
7年来,他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了一名组工干部勤奋敬业、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先后被评为全州党委系统优秀信息员、全省组织系统优秀信息员、全州“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受到甘南州委组织部嘉奖。
在平凡中创造价值
“政务和后勤工作是检验办公室服务、协调成效的关键。”张瑶晖说,琐碎繁杂的办公室政务工作,是锻炼组工干部综合协调和组织能力的大舞台。
自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以来,张瑶晖保持和发扬基层工作期间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积极进取,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独立负责、协调合作地完成各项工作。
每遇上级调研或重大会议,他都和办公室人员一道研究制订工作方案,与大家交心通气,既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政务水平,又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他时常提醒自己,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工作对象产生着影响。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不断改进工作。
有人认为,组织工作政策性强,难以创新。而张瑶晖则坚持以规范促创新,以创新求成效。针对组工信息和调研宣传工作滞后的状况,他大力倡导全员办信息。6年来,他个人编发组工信息和新闻稿件480多篇,甘南州委组织部组工信息采编工作在2009、2010年名列全省前茅。
为进一步提升全州组织工作舆论宣传、典型挖掘和经验推广,在工作量大面宽、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张瑶晖倡导创办了《甘南组工》刊物,并负责稿件征集、审核、编辑等工作。在负责党员教育管理科工作期间,针对民族地区农牧民党员发展难等问题,他坚持深入基层,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其中《甘南藏区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的实践与思考》一文,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组织工作调研成果一等奖。
迎难而上显本色
自2008年以来,张瑶晖先后3次被省委和州委抽调到督查指导组和综合组,全程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面对一岗多责的繁重工作任务,他没有怨言,没有退缩,虽然量大任务重,但在质量上从不打折扣。7年来,他先后在办公室、党员教育管理科、党建研究室等多个部门工作。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身体原本非常单薄的他显得更加瘦削。经常连轴转的加班,使他无暇顾及多病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更谈不上回老家去看望年迈的父亲。
2010年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他家的房子遭遇洪水冲毁,母亲也不幸遇难。怀着巨大的悲痛赶到舟曲县为母亲安排好后事的第3天,张瑶晖就开始帮助群众开展清理淤泥、运送物资等工作。
“我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子弟,能够进入组织部,能干到现在,这是组织和领导的认可,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张瑶晖说。平凡的话语,勾勒出这位新时期组工干部的优秀品格和良好形象。
新闻推荐
拉尕山村:双联引得活水来本报记者牛彦君通讯员施睿章杨仲平60多岁的梁交巴在自己家中拧开了水龙头,“哗哗哗……”,一股清澈的水流了出来,她尝了一口:“真好,真甜啦。”梁交巴是舟曲县立节乡拉尕山村的...
舟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舟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