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小凤
刘睿是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1990年7月从电子科技大毕业,进入当时的国营虹光电子管厂工作,多年来主要从事电真空器件阴极研制工作。他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就与科技结缘,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一步一步成长为今天可以独当一面的企业骨干,在科技战线已默默奉献了26个春秋。
“刚上班我每月工资不足500元,而且不能按时发放。当时,许多沿海的同学、朋友打电话、写信,劝我去沿海工作。”刘睿说,当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也曾动摇过、彷徨过,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军工人,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
2001年,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X波段磁控管研制处于关键时刻。由于该管的阴极结构比较特殊,公司没有现成的工艺可借鉴,研制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传统的工艺采用浸铜方法,技术复杂、流程长、成本高,而且对阴极的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经过大量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刘睿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不浸铜工艺,最终公司经过慎重考虑,确定由他负责阴极试制。
“当时许多人都对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我自己心里也没底,但是面对各种质疑,我没有动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刘睿回忆,在那段时间,他满脑子都是阴极,一有闲暇就会思考阴极制造方法,有时别人在谈论一件事情,他会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关于阴极的回答,搞得大家莫名其妙,啼笑皆非。
刘睿和同事为了赶工期,常常加班加点,为了掌握第一手数据必须亲自操作、亲自测量、亲自记录,经过精心设计工装模具,与工人师傅密切配合,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试验,这一反传统的新工艺终于获得成功。此工艺的成功大大缩短了X波段磁控管的研制周期,使该管提前完成设计定型,当年即获得军方订货,为机场盲降雷达项目提供了性能优良的产品,保证了部队训练任务的正常开展。从2003年至今,该管累计销售1500多只,创造产值4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
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就是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源动力,刘睿说自己在多年的科技工作经历中,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26年来,他一直以一种使命感,去努力、去创新、去追求,在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好成绩,三项科研成果通过设计定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两项被认定为甘肃省新产品新技术……
“在进行产品设计和工艺研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过去了,都找不到答案。面对一堆堆枯燥无味的公式、数据,加上沉重的生活压力,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但当看到我公司产品在国内先进军事设备中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作为军工人,我心中又无比自豪,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刘睿说,在未来,自己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新闻推荐
席君忠参加本报讯(记者丁小凤)“青少年犯罪,包括财产类犯罪和人生类犯罪两大类。如何有效地防范未成年人犯罪?”10月14日,平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法律知识进校园”专题讲座,在市铁...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