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郁
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全面主持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从职场新人,到办文零差错、办会零缺陷、办事零投诉;从青春少女,成长为签订数亿元项目贷款协议的代表……裴晓娟做到这一切,只用了11年。
2005年8月,裴晓娟到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工作。她处处以党员干部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勤勤恳恳、严于律已、踏实工作,做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快速高效,在2007-2008年度甘肃国土资源网站信息员工作考核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2009年,组织任命裴晓娟为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副主任,全面主持中心工作。她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积极协调理顺各种关系,认认真真学习业务,使单位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土地收购储备工作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工作环境复杂,对象各异,特别是在拆迁安置方面,时常处于矛盾交织的焦点上,做好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智慧。”裴晓娟对记者说。面对困难,裴晓娟始终冲在第一线,以耐心、诚心、细心化解各种矛盾,一个又一个“死结”在她面前迎刃而解,她也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定海神针”。
2013年,南坑体育场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展开,裴晓娟一户一户地登门拜访,了解拆迁户诉求,宣传解释土地收购储备政策法规。有些拆迁户一时对政策理解有偏差,裴晓娟登门时常吃“闭门羹”,有的甚至恶语相加、破口大骂。但裴晓娟始终不急不躁,一次进不了门就改天再来,不让进门就站在门外解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以春风化雨般的耐心和诚心,不仅较为顺利地促进了所有单位快速搬迁,而且居民住户也达成了拆迁安置协议,为该片区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破解了难题、打开了局面。
“有时候也很委屈,但是还是要调整心态,只要将心比心,办法总比困难多。”裴晓娟笑着说,“只要能做好工作,使项目落地实施,我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工作11年来,裴晓娟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一面旗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欣桐高高的个头,整洁的衣着,炯炯有神的眼睛,当记者初次见天水一中优秀教师石志学时,他正在讲台上为高一的学生们神采飞杨地上着一堂生动的生物课。在等待石志学下课的时间...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