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甘肃新闻 > 正文

要把非遗的技艺传承下来

来源:陇东报 2016-11-0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袁斗成

记者获悉,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以及省直各院团、各研究机构的指导下,通过全省戏曲艺术家的大力支持,甘肃梅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近日正式成立了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专家组。这是甘肃省为抢救甘肃濒危戏曲文化遗产而成立的首个专家组,也是省内首个完全由民间力量筹办打造的戏曲艺术专业研究机构,有力地彰显了陇原民间文化企业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关报道见《兰州日报》10月31日8版)

非遗是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机结合体,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图腾和美丽向往。市民分享非遗文化、传承文化的魅力,能够激发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怀。应当说,有关部门牵手企业,成立专家组打造甘肃省的戏曲艺术专业研究机构,难能可贵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只有热爱乡土文化、传统文化,担当起传承的主力,自然能够“星火燎原”。特别是孩子们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希望和未来主力,最好能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特色教学的多元体糸。

的确,走出“重申报、轻保护”的误区,建立非物质文化的长效保护机制,政府应当给予补贴、扶持、奖励等优惠政策不可或缺。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非遗传播不能靠强制接受,民众喜爱,受众多,自然前景一片光明,市场则是最公正的检测器。改变非遗传播渠道窄、市场创新能力弱等瓶颈,以品牌和质量取胜,说到底,无论是规模、形式和内容等,创新是驱动力。非遗文化尊重客观规律,依托订单文化、私人定制等途径,契合市场的需要与潮流,“产业养事业”是阳光出路。

然而我国正面临着非遗传承人后继无人的问题,甘肃也有非遗项目面临断档的危险。保护非遗文化,有关部门要利用制作图片、纪录片等,匹配举办展览、建博物馆等渠道,全方位宣传非遗。但不得不说,非遗文化往往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到底有什么特色,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丰富人文气息和历史符号,有的是看不见、听不见的。像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及民歌、民俗等元素,延伸到家族命运、历史典故、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内容,有关部门要做好收集、编撰等工作,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借力乡土教材和乡土教育,让非遗的故事家喻户晓。但非遗项目有冷门和热门之分,又往往是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载,防止“人走技失”的情况,促进职业传承,说到底是保护一门手艺或技艺。

显然,非遗文物后继有人,不是泛泛而谈的喜欢。助力优秀的传承人脱颖而出,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尽可能成为一种职业,至少保障传承人安居乐业,而不是穷困潦倒,方能吸纳年轻人入行。许传承人一个看得见的未来,有关部门推出补贴等措施是基础,完善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全面解除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以专业、专注、敬业的态度传播非遗文化的魅力。否则,手艺失传了,哪怕是抢救性保护也无从谈起,价值何在?

新闻推荐

办案法官特约调解员“双管齐下”解邻里纠纷

10月28日下午,七里河区法院龚家湾法庭法官赴七里河区王家堡新村村委会,主持调解了王某诉邻居张某、李某及当地村民委员会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今年7月,被告张某、李某二人家中水管破裂,地窖漫灌,致使邻...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要把非遗的技艺传承下来)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