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母亲的心里,我当兵的地方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这源于我当新兵时给家里寄过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我身穿军装,立于一棵鲜花盛开的桃树旁,周围是千万棵鲜花盛开的桃树,一眼望去,犹如一片粉红色的海洋。当时蒋大为那首《》正在火热传唱,于是母亲逢人便说,我儿子当兵的地方就是大为同志歌里唱的那个地方,并以我的那张照片为证,在铁的事实面前,大家不得不信以为真。为了配合母亲的宣传工作,正在读小学的五弟更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对全班同学说,那个唱桃花的蒋大为就是我哥的战友!惊得全班目瞪口呆、大呼小叫。五弟当然是在吹牛,因为至今我连蒋大为的背影也没见过,但从理论上讲,五弟说的并没错,因为军队是个大家庭,军营里的每一个军人都是我亲爱的战友。
其实我当兵的地方在甘肃某县的一个小山沟,这里人烟稀少、气候异常,几乎终年飘雪。这里自然没有盛开的桃花,没有鸟语花香,有的只是漫长寒冷的冬季和漫天飘舞的雪花。我们那批新兵大多来自四季分明的内地,突然来到这样一个冰雪之地,从心理到生理一时难以适应。用指导员的话说,就是革命意志薄弱、革命斗志不强。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连长和指导员一唱一和、各显神通,连长采取的是“以毒攻毒”法,将每天的“五公里越野”加长为十公里;指导员采取的是“以柔克刚”法,要求我们每天写一篇不少于两千字的心得体会。同时辅以教唱革命歌曲、开展训练比赛、加强伙食保障等举措,在他们刚柔相济、里应外合的轮番进攻下,我们心中的堡垒很快被攻破,我们灵魂的火炬很快被点燃,我们很快表现出了革命军人应有的品质和作风,继而迸发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决心和勇气。再看今日的我们,一扫昨日的萎靡,个个生龙活虎、人人豪气冲天!
当时军营有一句谚语,叫做“老兵话多、新兵信多”。此言果然不虚。那时候我们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写家信,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接到家中来信。那时我们写信的热情之高、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恐怕连许多专业作家都自叹不如。每当休息之时,我们便提笔展纸、思潮翻滚、奋笔疾书,简直到了废寝忘食、不能自拔的程度。多年后我想,如果学子们都能像我们热爱写信一样热爱学习,想必人人都是学王学霸,个个都能直奔清华北大。由于部队有严格的保密纪律,值得炫耀的事情往往不能写,只能写一些日常小事、琐事,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写得如痴如醉、如火如荼,写得激情四射、热泪横流,而且每次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多年后重读那些信件,倍觉幼稚倒牙,不禁哑然而笑,犹如婚后重读热恋时的情书一样不堪回首。真不知当时哪来的那份激情和无畏。
如果能在信里附上一张照片,当然是再好不过。照片最好是那种手持钢枪、全副武装、英姿勃勃的军照。这不仅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是家人的盼望。其实照片大家都有几张,但不是我们希望的那种。照片上的我们赤手空拳、军装肥大、体态臃肿,不仅不“威武”,简直有点“窝囊”,而照片的背景不是冰山就是雪岭。赤手空拳是因为不允许持枪照相,体态臃肿是因为穿得太厚,冰山雪岭是因为气候恶劣。如一位战友戏言,这样的照片寄回家只能让“亲者痛”、让“仇者快”,只能让家人徒增失望和担忧。因此,对于这些照片,大家都深藏不露、秘而不发。我们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穿一身崭新合体的军装,照一张英姿飒爽的照片,写一封豪气满怀的信,将这张照片连同书信一起,寄回遥远的故乡,寄给亲爱的母亲。但是我们知道,这仅仅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希望而已。
冬去春来,此时的家乡想必早已是杨柳吐绿、桃李芬芳,而我们的山沟依然天寒地冻、雪花飘扬。
就在这时,一个喜讯传来,连队拟于近期组织部分官兵前往省城兰州开展参观活动。消息传出,大家群情振奋、暗下决心。所谓“部分”,意味着名额有限。为了有幸成为“部分”里的一员,那些天,大家嘴上不说,暗里较劲,训练场上你追我赶、热气腾腾、呼号震天。业余时间更是当仁不让、争相表现,你为战友端茶倒水,我为战友缝补衣衫;你去炊事班帮厨,我到养猪场喂猪;你去操场扫雪,我去厕所扫除。一时间,连队到处都闪现着“活雷锋”的身影。经过一番你追我赶,我有幸名列其中。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确切地说是凌晨五点钟,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登上了一辆油漆斑驳的大轿车。这是一辆接近报废的车,为了体现对我们的关怀,上级赠送给了我们。由于它光荣的来历,连队一般不轻易动用,平时像贡品一样只能瞻仰、不能乱动,确切地说这是第一次启用,因此具有历史性意义。随着指导员的一声“出发”,轿车发出了一阵怒吼,我们在茫茫黑夜中迈上了崎岖漫长的征程。那时的天气格外冷,那时的路况格外差,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颠簸,坐在车里的我们像坐在弹簧上一样不停的颤抖,我们的身体和脑袋不时发出碰撞声,一个战友的脑袋还被车厢撞出了两个鸡蛋大的肉包,看起来很像西游记里的小妖怪。尽管这样,车厢内仍然气氛热烈、温暖似火,我们仍然斗志昂扬、歌声不断,形同凯旋归来的将士。经过漫长而坎坷的行驶,终于抵达兰州。由于一路歌唱和颠簸,搞得我们早已筋疲力尽,但一进城,战友们立刻精神抖擞、眼睛放光。记得那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阳光照耀下的兰州气势巍峨、光芒四射,像一座金色的都城。后来才知道,兰州的别称就是“金城”,看来并不是我们少见多怪。其实那时兰州的高楼大厦最高不过十层左右,但在我们眼里已经高不可攀;那时兰州的街道并不十分繁华,但在我们眼里已经眼花缭乱;那时兰州人的衣着并不十分时尚,但在我们眼里已经光彩夺目;那时兰州的姑娘并不十分惊艳动人,但在我们眼里已经赛过西施、胜过貂蝉。
参观活动的最终目的地是“八路军办事处”。在那里,我们开展了重温军人誓词和向革命老前辈表决心活动,之后便匆匆返回。由于时间仓促,连个照相的时间也没有,这让我们十分遗憾和不满,因此返回路上大家情绪低落、气氛肃然。很快有人发现,司机班长走错了方向,而且带队的指导员竟然也没有发现,这让我们暗自开心,错吧错吧,错他个十万八千里,回不去才好呢!就这样,谁都装傻,致使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眼前出现一片花海,我们才幡然醒悟,才感到司机班长错的多么英明和伟大!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桃林花海,桃林无数、花海无边,乱花眯眼,花香醉人。天哪,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抑或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要不就是东邪黄药师的桃花岛?对,这一定就是“”!那一刻,我们将天上地下的美景翻了个遍,最后一致认定,这里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若非亲眼所见,我们做梦也想不到大西北有如此美艳之地、绝世之境。置身万花之中,我们犹如置身一群美女之中,血压骤然升高、心跳明显加速,若不是碍于军人身份,我想我们一定会狂呼乱叫、形同浪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不知谁哼了一句,豪迈动情的歌声顿时响彻桃林。那天,我们除了拼命的赏花,还拼命的照相,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傻样,惹得游人摇头长叹、掩面而笑。从那天起,在我们心里,兰州瞬间被“桃花”二字定格,以后每当有人问起,我就会自豪地说:兰州,就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返回部队后,我们连夜奋笔;照片洗好后,将信火速寄回家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在母亲的心中,我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当兵。一个地方,只要你热爱它,它便不会让你失望。当我们以热爱的目光再看我们的小山沟时,发现它竟是如此可爱。原来,这里除了寒冷和冰雪,还有飞流的山泉、清澈的小溪、挺拔的松林、歌唱的小鸟和灿烂的阳光,当然,还有年轻可爱的我们。而在哨所的山坡上,竟然真的有几棵正在盛开的小桃树。虽然树小了些、花开得迟了些,但依然粉艳动人、依然不负春光。如此以来,我们便不再为那些照片而忐忑,因为我们这里真的有桃花盛开,尽管只有几株、尽管小得可怜。从那天起,我们像爱护自己的钢枪一样爱护它,为它浇水、为它施肥,为它祈祷、为它祝福,希望它们茁壮成长、快快长大、年年盛开。因为有了它们,我们不再寒冷;因为有了它们,我们心暖如春;因为有了它们,我们将兰州与小山沟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桃花盛开的地方。
待到春风传佳信,两处风景一样情。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调到了兰州工作。临行前,我特意向那些小桃树去道别,因为在我们心里,它们早已成为我们亲爱的战友。兰州和小山沟,虽然相距甚远,但因为同样的桃花,成为我共同的爱、心底的梦,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第二故乡,两处风景一样情,无论我身在何处,都深爱着它们,都希望它们青春永驻、四季如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三十年匆匆而过,今日的兰州早已今非昔比,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在兰州人民勤劳勇敢的奋斗下,如今的兰州高楼入云、路通四海、风景如画、人美如花。这里有《读者》驰名中外、有瓜果香飘万里、有牛肉面四海皆知、有黄河百里风情线迷醉你我、有淳朴可爱的兰州人联通世界,更有两岸青山相对望、黄河穿城流过来。而安宁区的桃林花海,这座兰州名副其实的后花园,犹如生了翅膀,和蒋大为的那首歌一样,早已腾空而飞、红遍神州、名扬天下!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这是一座腾飞之城,这是一座希望之都,因为,这里就是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相信,我们的小山沟,也会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我们的小桃树,也一定笑迎春风!
新闻推荐
3月14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庆阳市计划考录公务员344名。据了解,2017年度甘肃省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报名工作开始...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