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云) 3月14日,甘肃省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2016年度信息分析报告,消费者投诉数量达到16000余件,为五年来最高。商品类投诉中交通工具最多;服务类投诉中互联网服务投诉高居榜首;涉及广告违法举报中,互联网销售服务类的广告成为新的举报热点。
全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85.21万
2016年,甘肃省工商局12315系统全年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1985.21万元。全年接收登记的各类消费问题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接收登记消费者咨询数量同比增长0.8%,社会公众对商事制度改革的关注持续升温。
消费者投诉数量达到16000余件,五年来最高。2016年,通过12315系统共登记投诉同比增长15.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85.21万元。举报总量略有增加,举报属实率同比有所提高。网络、电视、邮购销售服务类问题咨询、投诉有所增多。
根据投诉问题分析,服务投诉增速持续高于商品投诉增速,服务类投诉中快递服务和网络、电视、邮购销售服务同期占比增长幅度较大。商品类投诉占投诉总量的51.7%,其中交通工具最多,占到21.70%。服务类投诉占投诉总量的48.3%,其中互联网服务投诉高居榜首。举报中列居前五位的问题分别是:无照经营、质量、广告、不正当竞争及限制竞争、计量。其中,涉及广告违法举报中,互联网销售服务类的广告成为新的举报热点,反映比较集中的是使用“最高级”、“顶级”等绝对化语言的内容,购物网页上对出售的食品、保健品等进行夸大疗效宣传等。
商家不按规定退换货仍是投诉热点
从消费热点问题分析数据来看,汽车类投诉售后服务、合同、质量问题突出,根据登记情况分析,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合同及质量问题三个方面。擅自变动通信服务合约内容,话费问题引发纠纷。全年共登记互联网服务投诉1813件, 通信服务类投诉共1544件,分别占投诉总量的11.3 %、9.6%。服装、鞋帽质量问题,商家不按规定进行退换货仍是投诉热点。根据登记情况分析,投诉的问题主要涉及:鞋类出现质量问题商家以修代换、以换代退,或对“特价鞋”不按法律规定履行三包义务;服装类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以衣服已洗涤、已剪吊牌等各种理由拒绝履行退货、更换等义务。
网络、电视、邮购销售服务投诉同比有大幅上涨;文化娱乐服务投诉量高速增长,预付卡消费问题占八成。根据登记情况分析,投诉问题主要涉及:文化娱乐服务投诉多发于健身房、游泳馆、影院、儿童游乐场所等消费场所,消费者反映预付卡消费问题最为突出;个别商家利用预付卡变相融资、集资甚至诈骗;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约定不明导致服务质量打折扣、商家设置不合理消费条件;合约履行期限未满经营者“跑路”的问题;办理预付卡后只在商家处进行了登记,商家未提供任何消费票据,导致消费者投诉时无有效消费凭证。
新闻推荐
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结束后,甘肃银行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并详细作出安排部署,并于3月8日至9日上午举办为期一天半的学习贯彻党的...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