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林爬上钢梯 西部商报记者 丁凯 摄
(记者 都一鸣 实习生 王晓燕) 不管楼房建多高,他们都始终“坐”在比楼还高的塔吊上工作;他们的工作室是一个悬挂在高空、1.2平方米大小的“铁盒子”,工作危险而又孤独;他们被称为“高空舞者”“漫步云端的工作者”,他们就是塔吊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塔吊工康红林的身边,聆听他的心声,看看他是如何在最危险最孤独的工作岗位上,以精湛的技艺,演绎自己平凡而精彩的人生的。
高空驾驶室呆5小时 要耐得住孤独
甘肃四建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学生宿舍楼项目的一个施工场地上,两栋高楼即将竣工,为了进行主塔楼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输和钢构件的吊装,该项目部特意安装了两台动臂式塔机。驾驶着它的是位年仅25岁的塔吊司机——康红林。康红林告诉西部商报记者,他从事塔吊工作已有5年的时间了,干他们这行的操作和高空都不是问题,最难忍受的就是孤独与寂寞,因为在1.2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正常班要呆5个小时,如果加班则要呆上十多个小时,除了对讲机传出的吊运指令声,他的眼前是浩瀚无垠的天空。
康红林说,发出吊运指令声的叫信号员,信号员是他站在地面上的搭档,当他们看不清吊装物品时,他们就靠耳朵,仔细听信号员的指令声,上下、左右、前后、高度……这些都是靠信号员来传达的,所以说信号员就是他们的眼睛。
爬钢梯4分钟上塔吊 用瓶子上厕所
康红林说,他们坐的塔吊要比实际楼层高。对于普通人来说,登上近百米的在建高楼是件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在他的眼里“那不叫事儿”。为了亲身感受一下,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西部商报记者跟随他准备登上一个距离有80米高的塔吊上。
首先是乘坐电梯抵达大约40米(楼高11层处)的高度。康红林说,这栋楼是建设到10层的时候才建的电梯,在电梯没有建成前,他都是一层一层爬上去的。随后记者跟随他从楼梯步行至14层的地方,然后通过施工通道准备上塔吊。“现在距离驾驶室有20米,我们要通过这个钢楼梯自己爬上去,20米的距离我只要4分钟就可以上去”,康红林指着前方这样说道,记者抬头一看,在上方大约20米的地方就是昂起的塔吊,站在平台上,可以感受到有阵阵的风吹过,而眼前的钢梯会因为有风而微微地颤动,还没有走出第一步,记者就放弃了。
看着高高在上的驾驶室,记者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么高的地方想喝水怎么办呢?还有如果想方便呢?说到这个问题,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水是提前带上来的,上厕所用的是瓶子,下去时再带下去。
高空作业突遇变天 也曾吓得腿软
康红林说,塔吊驾驶室的操作台看似很简单,但由于在高空,三面全是玻璃,感觉像在空中开车。突然变天的时候是感觉最害怕的时候,如果是六级以上的大风或是恶劣天气,他们就必须停止工作。
记得两年前,他在一个项目上,塔吊在150米的高空时,突然狂风骤雨,他坐在驾驶室里,外面大风呼呼地刮着,驾驶室也随风摆动,而且当时正在吊装东西,感觉特别危险,他当时吓坏了。等风雨过了,他从驾驶室出来时,腿都软了。
从最初的40米到现在的150米,康红林经过一次次的反复历练,终于能在百米高空中如履平地、有说有笑。他说,他认为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精吊细筑”,一心一意把所有的建筑材料安全、平稳、精确地放到它应该在的位置上。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罗宇凡)日前,中央纪委对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强调2017年“五一”、端午将至,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净化节日风气。这7起典型问题是:重庆市巴南区政府原...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