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8时,甘肃大剧院座无虚席,在观众的期待中,秦腔《锁麟囊》的大幕徐徐拉开,现场掌声雷动。选囊、春秋亭、供囊、审囊,每一个段落的精彩演绎,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我与全体观众一样,一次次被剧中的故事感动着,演出结束后始终不愿离开,把热情掌声一次又一次的送给了《锁麟囊》的演职人员,送给了薛湘灵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苏凤丽女士。
秦腔《锁麟囊》是一个典型的施恩与知报的传统故事,讲的是富家女薛湘灵自幼娇生惯养,出嫁时母亲送其陪嫁之物锁麟囊,内装奇珍异宝。薛湘灵出嫁途中恰遇大雨,在春秋亭中避雨时听到同在亭内避雨的一个小轿里传出的哭声,命人打听得知贫女赵守贞也在当日出嫁。赵守贞见湘灵排场,自怜卑贱,悲从中来,啼哭不止。薛湘灵乐善好施,让仆人以锁麟囊慷慨相赠。几年后,薛湘灵因水灾与家人离散,流落他乡,衣食无着,无奈之下,只好在卢府为仆。在领小少爷在花园玩耍时见到当年被自己送人的锁麟囊,睹物思人,感慨良多。卢夫人赵守贞知道后通过三问三答,方知薛湘灵即是当年授囊之女。于是,在赵守贞的帮助下,薛湘灵一家得以团圆,两人结为金兰之好。
行善积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存善心、做善事的故事屡见不鲜,做善事者受到人们的褒奖,他们是道德的标杆,引领社会风尚,扶贫济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雪中送炭成为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锁麟囊》中的薛湘灵正是这样一个人,她的行动让观众感动,她对人生中的一次相逢投注了情感,对待贫家女没有冷漠,也没有嘲讽,更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慷慨送囊,最终得到福报,让我在感动的同时感慨良多。
我老家有一句俗话:演在戏上,比在世上。也许有人觉得善人、善事离自己似乎很遥远,其实,如果注意发现,他就在我们身边。2016年,市文明办经过层层筛选,评选出了富有代表性和感召力的21名“身边好人”。在“见义勇为”的5人中,保安韩维虎在救被大火围困的张家母女时,右手手指肌腱被玻璃割断,毅然不顾伤势奋力营救,使得母女安全逃离火场。在“助人为乐”的3人中,中学退休教师张彩宏在工作期间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们发奖学金,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累计发放达到十余万元。他胃切除手术后,不顾身体、不计报酬,办起了课外辅导班,免费给周边的100多名孩子进行辅导……他们是一盏灯,引导人前行的方向。他们是一颗明珠,用自己的光芒温暖身边的人。
《锁麟囊》反映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和倡导的。当今社会上,人们看到了诸如见死不救等许多与时代所倡导价值观不合拍的现象。同时,好心招来恶报的事情屡见不鲜,残酷的事实却让人不敢轻易行善。虽然碰见老人跌倒不扶是不善,可扶起来就可能惹火烧身。其实,这样的事情放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来讲,仅仅是个别的事例而已,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报刊上、电视上、网络上所讲述着的温暖、传递着的力量和赞美着的善行义举……
秦腔《锁麟囊》之所以引发人们的共鸣,一方面是包括主角苏凤丽在内全体演员出神入化、传神有致的表演,那一个个生动的戏曲场景,加上异彩纷呈的唱腔和舞蹈,让全场观众沉浸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氛围之中。另一方面是该剧彰显了人性之真、善、美,颂扬了施恩与报恩的崇高境界,在当今社会很有现实意义。同时,该剧还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之路起伏跌宕、曲折坎坷、祸福难料。沧海桑田,此一时彼一时,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谁都可能遭遇三灾四难。因此,人人有德有善、有仁有义、互帮互助,这个世界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个人、家庭、社会就一定安乐祥和。
人生本是一场修行,一个人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其对应的果。倘若每个人带着一颗善心上路,授人之义不图报,受人之恩不可忘,那么,一群群善人、一片片善心、一件件善举、一串串善果就会形成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善爱的阳光必将充满整个社会。
新闻推荐
农业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据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农业部今年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等五大行动,推动...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