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敏
这几天,武林江湖的“约战”成为了热点话题——格斗教练徐晓东声称要挑战整个武林,也确实在众目睽睽之下20秒内直接打垮所谓的太极大师雷雷。这场约战之事还在沸沸扬扬,徐晓东又放言要挑战奥运冠军邹市明,他也受到整个武林中人“围殴”。其实,近现代也曾有过多次武林中人约战,等着徐晓东这场约战风波继续发酵的同时,不妨看看过去的高手比武那些事儿。
中国武术名家力挫国外高手
霍元甲是国人心目中大名鼎鼎的爱国武术家,当年名扬上海滩。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台表演举重并与华人挑战,言谈之中多有轻蔑口吻,沪人哗然。当时精武体操会创始人之一的陈公哲请来霍元甲到上海与其比武,并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不过,奥皮音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来比赛,即便如此,霍元甲仍然在上海名声大振。
就在霍元甲同时期,另一名武术名家韩慕侠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事情却是真人真事。韩慕侠是天津人,曾先后随张占魁、应文天等九位师傅习武,编采百家而独具一帜。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读期间,曾随其练习武艺,锻炼身体。1918年秋,俄国人康泰尔来华设擂比武,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门前贴出广告,声称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来华设擂比武”。据说康泰尔身高两米出头,每次摆擂台表演完,他都叫翻译站在台上向中国人叫阵。中国当时尚无官方的体育组织,只有天津中华武士会一个民间团体。会长李存义、张占魁决定请当时42岁的韩慕侠出赛。韩慕侠用所学八卦掌、十二形拳和五行拳等绝招不断地进攻康泰尔,最后一个蹉步、进身,双掌重重地打在康泰尔前胸的华盖穴上,康泰尔轰隆一声就被甩出丈外。康泰尔输得口服心服,还签订了一份服输的字据。
释德根是少林武功大师,少年成名。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皇家拳师丘斯威尔在中国摆擂击死、击伤多人,释德根愤于不平而登台与他搏斗,先后使用“蝴蝶展眉”和“梅花拳”,都被对方击败。他奋勇三登擂台,使开“掏心拳”,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虚实并用,激烈拼斗。当对方右拳向他打来时,他用右劈掌劈折了对方的小臂,同时其右臂也被对方“飞风拳”击伤。他忍痛侧身,左手疾去一记“掏心拳”打得丘斯威尔七窍出血,一命归天。这一场高峰对决时,释德根年仅18岁。
除了这两个武林高手之外,差不多同时代的功夫高手王润生、王芗斋等也曾打败过所谓欧洲大力士以及日本柔道高手之类的人物,在那个时代颇有中国武术为国争光的味道。至于霍元甲、黄飞鸿等人,更是民间武术爱好者崇拜的功夫高人,他们的竞技经历也曾经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剧,广为人知。
所谓高手对决场面并不好看
对于中国武术在擂台上的表现,古书中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缺少可信证据,大多属于传说性质。直到近代随着大众媒体的出现,我们才有机会见到真实武术对决的样子。比如中华国术馆组织两次“国术国考”的情况,即被媒体记录了下来。
1928年10月,第一届国术国考在南京举行,参加选手有400多名。考试分为预试和正试两部分,预试为个人表演赛,评分及格者方能参加正试。正试中,选手通过抽签分组,再进行淘汰赛。只要手、肘、脚等部位碰到对方,即可得“一点”,“三点二胜”;或直接击倒对方也为胜利。当时《申报》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如比赛第三日,出现选手“孟唐春失败不服,猛咬与赛者之面,鲜血淋漓”的场面。在这次国考中,很多时候都是两名选手缠斗许久,甚至出现搂抱滚地的局面,观众们对武术的浪漫化想象完全被打破。
至今为止传播影响最广的一次中国武术擂台赛,是1954年澳门的“吴陈比武”——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和白鹤拳名家陈克夫公开交手。这是太极拳史上第一次有确凿文字记录,且有照片、视频为证的比武。若只看作家与记者当时的描述,读者脑海中所显现的比武场景必定像经典功夫片一样精彩绝伦,“兔起鹘落”、“快如闪电”、“腿起生风”是当时文字描述中常用的词。很可惜,这场比武留下了影像,并且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武术留下的最早实战影像。看视频资料看不出两人施展的是什么特别的太极拳或白鹤拳招式。所谓“撩阴槌”,不过是踹人之裆;所谓的“七星槌”,也与乡野村夫打野架时挥起拳头就抡的“王八拳”没什么两样。这个影像被挖掘出来后,无论是那些把武侠影视中的打斗当武术的观众,还是对世界搏击运动已颇为熟悉的人,都发出了一边倒的耻笑。“还不如两个妇人打斗”,“这是高手在较量吗,连小孩玩闹都不如”…… 这种刻薄的评论是看过这个比赛影像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惨不忍睹”已算是非常公正的点评。
所以也有舆论说吴公仪和陈克夫日常所练习的“套路武术”,严重缺乏实战技击性。最终这场比武以前所未有的“不胜、不和、不负”的结局收场。
武术已经从技击走向“表演”
历史上确实有武术高手打败过国外的“大力士”,胜利固然是事实,但是也尝过不少败绩。就拿泰拳来说,当时香港的“国术拳师”就曾经多次惨败。
1921年8月,闻名大江南北之鹰爪名师子正(应该是陈子正,在上海执教于精武会)出战柯叻府拳师“高原虎”乃央,三招即被乃央踢中下巴昏倒;同场琼籍武士伍大乾两局内被乃鲁腿膝打倒。1922年,泰华侨请福建拳师赖铁虎出战乃央,结果仅能支持两足,浑身受伤,自得败阵,并住院治疗数月。1958年,香港两名一流高手太极拳师胡胜、张耀强受泰国侨团邀请征泰。首战张耀强一轮快攻,以太极手法扭倒泰将沙原塞,旋即被一肘击中胸部,倒地不起。继而练太极15年的胡胜出场40秒,被泰将巴越一记右肘击中太阳穴,然后仆地昏倒。事实上,这样的中泰交手很多,以中方战败居多。
人们相信,在中国民间隐藏着大批盖世功夫高手。但是,在曾与民间各种门派高手交流过的当代体育家们看来,这些人实战时几乎不堪一击。而对历次中方作为主场、冠以大名号的比武,也有人揭露真相:这种邀请外国业余或退役拳手来中国,然后让职业散打运动员与之对阵的比赛,只是一种阿Q式的胜利。真相是民间不会有武林高手,就像民间不可能找出一个110米栏比刘翔快的人一样。曾任《武魂》杂志主编的魏瑉(蓝石)先生从1989年到1993年期间曾走遍名山古刹寻找传说中的高人,“我走访了山西、广东、江西、湖北、甘肃、河南、山东、四川……武当、青城、崂山都去过了,甚至还到日本拜会了少林拳法联盟,但结果令人失望。”魏瑉说:“我拜访到的很多武术家都是一些著名门派的掌门人,论名气、理论在民间可谓一流,但多为‘说故事\’——讲述自己或者祖师爷如何如何厉害,哪年曾经打败过某人。他们多是手捧祖宗拳谱讲道,少有常人想像中的实战能力。”
国家级荣誉武术裁判康绍远自幼学武出身,对武术本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变化。“年轻时,我也是坚信武术的技击性。后来接触了拳击、摔跤、击剑以后,从武术与这些项目的比较中才发现,武术就是一个锻炼项目和锻炼身体的各种姿势”。事实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官方武术界即致力于对“唯技击论”的批判,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取消了对抗形式的武术比赛,将“套路”确定为武术的主要内容,以“武术表演”全面取代了实战搏击。
新闻推荐
【作品赏析】清心静气笔精墨妙蜗杨联国心宽无处不桃源杨联国艺术名片杨联国,笔名行者,浑行者,号浑道人,1971年出生。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自幼酷爱美术,投师访友,旁征博引,画路宽广...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