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首场语文考试结束。“懵了”“好难”“有新意”“好发挥”……高考作文题,今年依旧被刷屏,各种评论声纷纷响起。
文章合为时而著。让我们看看“场上学子”“场下各界”是如何评判这些作文题的吧。
还在“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吗?
“今年全国共9套卷子,其中北京作文题是二选一,因此共有10个作文题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长期关注高考语文命题,他浏览各地作文题后认为,今年的命题总体上比较稳定,既有传统的命题作文,也有近年来流行的材料作文。值得注意的是,有较为新颖的两者“结合式”命题,给学生更大发挥空间。
全国卷Ⅰ卷作文是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在材料中提到“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类题目难以事先“押题”,又给学生发挥的余地。
命题趋势多元,善观察、思考才有比较有优势
有专家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部分省份的作文题目考察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水平,还有的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这是近年来命题趋势多元化的表现,只要是善于观察、思考的学生都比较有优势。
如全国卷Ⅱ(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作文题要求,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名句中选择部分串写文章。备选的素材中,既有杜甫、李清照的古代诗词,也有鲁迅等现代作家的名句,范围广泛,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不少一线教师认为,2017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许多题目与社会热点结合紧密,也不乏对传统的关照。保持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更加开放、多元和灵活,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充分发挥想象力空间。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王阳余靖静陈毓珊)
新闻推荐
根据司法部第172号公告,现就甘肃省国家司法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报名条件(一)符合以下条件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