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记者孙海峰)“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将通过实施7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工程,落实两项生态补偿到户政策,全面推进甘肃省生态扶贫工程。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等7项工程,将成为甘肃省推进生态扶贫的主要抓手。其中,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将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力争到2020年退出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15度-25度水源区坡耕地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到2020年,全省将完成草原围栏建设1500万亩,补播改良150万亩,建设人工饲草地100万亩,建设舍饲棚圈5万户。
甘肃省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实施泾河、渭河、黑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对农牧交错带已垦撂荒地,甘肃省将通过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落实的两项生态补偿政策,是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生态公益岗位脱贫行动。甘肃省将对生存环境恶劣、退化严重、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将根据载畜能力,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对完成年度减畜任务的农牧户给予草畜平衡奖励。
甘肃省还将在贫困县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草管员等岗位;在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的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森林管护、防火和服务,增加劳务收入。
新闻推荐
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是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严防死守、寸土不让,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转作风、...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