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右腿大段骨缺损,面临截肢的甘肃男子,在西安实施了组织工程再生骨移植修复手术后,竟然奇迹般长出了属于自己的“真骨头”。原本要截肢保命的他,不仅因此保住了右腿,而且还幸运地成为世界首例组织工程再生骨移植修复长出“真骨头”的第一人。
一男子摔断右腿弄丢骨头
“要不是医院的组织工程再生骨移植修复技术,我的右腿肯定就没了,年纪轻轻失去一条腿,这是要人命呀……”昨日上午,术后22个月来西京医院复查的30多岁甘肃男子孔军(化名),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停重复着这句话。
据了解,2014年9月,当时35岁的甘肃患者孔军,不慎被石块砸伤,导致双下肢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其中右腿胫骨有一处较大的骨折块丢失。在当地医院外固定手术后,术后1年复查显示右腿胫骨骨缺损长达12CM,无法负重下地、只能靠扶拐行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丧失劳动能力。不仅如此,视病情加重程度,当地医院明确告诉患者要截肢。
2015年8月,不愿接受截肢现实的孔军和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西京医院骨科,裴国献教授研究团队,决定采用组织工程再生骨技术为孔军解除病痛。
断腿男子体外种植真骨头
记者采访了解到,组织工程再生骨,是采集患者自身细胞、通过培养获得足够细胞数量后,复合到能与人体相容的多孔生物材料上,形成组织工程骨复合物,再植入到患者体内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也就是在体外根据患者骨缺损形状与尺寸,定制构建一个个性化的、带有细胞活性的再生骨。据裴国献教授讲,术前,研究团队抽取患者自体骨髓,进行实验室体外分离和培养扩增,获得足够的种子细胞——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后,根据患者骨缺损CT数据,应用批准临床应用的磷酸三钙材料制备与患者右胫骨缺损形状与大小尺寸相匹配的生物材料支架。随后将获得的自体细胞接种到组织工程骨生物材料支架上,放入团队自主研发的生物反应器内培养两周,让自体细胞和多孔骨支架充分复合和生长,在体外培养形成患者所需的个体化定制的组织工程再生骨复合物。
新骨头不用抗排异药
2015年8月3日,手术团队为孔军实施右胫骨骨缺损组织工程再生骨移植修复术,即通过开放手术,将前期个体化定制的组织工程再生骨,原位植入到患者的右胫骨骨缺损处,成功修复长达12CM的大段骨缺损。
目前,术后22个月的孔军,可以进行快步行走、上下楼梯和搬移重物等日常与重体力活动。昨日上午,为了证明自己健康如常人,孔军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现场演示健步走、单腿独立、下蹲起立、蹦跳等动作。如果不知情,常人很难把他和“伤腿”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据裴国献教授介绍,在体外定制构建出的组织工程再生骨,植入体内后相当于自体骨移植,无排斥反应,无需使用抗排异药物,具有活性、血循环丰富等优点,可以更快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愈合。而且所使用的生物材料支架,属于可降解材料,约2年后可降解。
文/图本报记者李海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治转提”专项行动中,市民政局及时动员安排部署,对照标准细化分解任务,认真督办整改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了解,市民政局要求抓好民政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路牌公益广告投放力度。积极...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