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燕乐分坐部伎与立部伎。坐部伎“堂上坐奏”,级别最高。其舞蹈者一般是3—12人。永陵石刻乐舞当属坐部伎,舞者为两位,处于南面正中位置,具象征性意味。舞伎云环高髻,身着长裙,正在乐队的伴奏之下翩翩起舞。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的大动荡带来了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这为唐代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唐代舞蹈可大致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类。顾名思义,健舞是指那些动作矫健、节奏明快,表现阳刚之美的舞蹈。最著名者有如《胡腾舞》《胡旋舞》等从中亚一带传入的舞蹈,仅从名称就可知其动作以腾跳、旋转为主。唐白居易有《胡旋女》诗:“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即谓杨贵妃与安禄山为此舞之高手,以至于“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还有如非常著名的《剑器舞》,多为女子戎装独舞,杜甫有著名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从诗中的“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等描述,可以想见舞者之飒爽英姿与雄健豪放。
“软舞”,则多为表现阴柔之美的舞蹈,其代表作品有《春莺啭》《回波乐》《凉州》《绿腰》等。唐张佑诗:“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可知《春莺啭》系载歌载舞的“软舞”。《凉州》则是甘肃武威一带的少数民族舞蹈。而《绿腰》在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形象描绘:舞者王屋山身着袖管窄长舞衣,侧身背对观众,手舞足蹈,轻盈柔曼。
如果仅看永陵舞伎的仪态和服饰,舞者似乎跳的是某种“软舞”。但从整个乐队中有8种9件鼓(其中羯鼓两件),两件拍板、一件铜钹,半数以上的乐器都属于打击乐这种情况来看,似乎又像是跳的某种“健舞”。那么,她们究竟是在表演什么乐舞呢,这还是一个千古之谜。
沈从文等学者曾指出,永陵石刻乐舞是研究唐代著名大曲《霓裳羽衣》舞的“第一手资料”,也有人认为演奏的是佛曲等。总之,永陵石刻乐舞是极富欣赏与研究价值的音乐史实物资料。
新闻推荐
(记者徐静雯)6月16日,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举行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座谈会,会议介绍了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发展产业化的成效,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据悉,下一步,甘肃省将建设4个育苗基...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