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职业化的虚假医药“代言人”身兼数职、频频亮相于各大卫视,被网友戏称为 “中国最忙碌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她在西藏卫视是苗医鲜药、拔痰定喘绝技传承人刘洪滨,在河南有线电视频道是专治糖尿病的北大专家刘洪斌,在甘肃卫视是宣扬天山雪莲包治百病的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在东南卫视又摇身一变成了卖自己研发的 “老院长祛斑方”的老院长。 (6月21日《法制晚报》)
几年前媒体曾披露,在电视台热播的某款手机广告中,对手机性能侃侃而谈的“全球手机专家”,只是跑龙套的洋演员。也有网友扒出一些医疗“专家”也是龙套演员,在电视广告中分饰多角,一会儿是医学杂志教授,一会儿又变身为保健协会理事,一会儿又是著名医院名医,其中最有“来头”的一位“专家”身份多达6个,甚至打着北大医学院客座教授的名头。而今,“专家刘洪斌”3年冒充9个身份,比起此前披露的假专家来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有网友戏谑地说,“金鸡百花没有她的一席之地,真是巨大损失”。
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相关法律法规还规定,医疗广告中禁止出现从业医师的技术职称,包括“xx博士”“xx专家”等非医学专业技术职称。也就是说,在医疗等产品广告中,各类“专家”“学者”本就不允许出现,而找人假扮专家,而且使用多个不同身份,反复推销“神药”,更涉嫌欺诈。对此,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出手查处,免得假专家继续坑害不知情的人民大众。
当然,相关部门对此前曝光的假专家不是没有查处,而是查处力度根本不具威慑力。违法成本太低,导致这批假专家倒下,另一批假专家又成长起来。更或者,上批假专家根本没倒下,而是改头换面继续上电视大肆推销“神药”,下批专家又如法炮制。比如刘洪斌,她参与推广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屡上黑榜,甚至有的企业产品中曾抽检出苏丹红,被地方食药监部门专案督办。然而,刘洪斌及其背后的电视平台却屡次被罚又屡次再犯。罪不当罚,也是一种监管不严,值得监管部门深思。
除了让造假者罪当其罚,甚至让其铛锒入狱,不敢再搞欺诈,还应严格管控为假专家提供表演舞台的电视台及其医疗养生广告与节目。对此《广告法》明文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广电部门也曾发文:加强各电视台养生类节目审查,严禁以养生类节目形式发布广告;养生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然而,地方监管部门真的在及时发现与查处电视台的违规行为吗?
因此有网友说,监管不严比“百变专家”更可恨。假专家、假学者横行于医疗广告与节目中,也提醒电视机前的观众:求医问药、保健养生,别再盲目迷信所谓的专家,“百变专家”其实和四处奔走的江湖游医差不多。正因我们盲目迷信所谓的专家,“神药”生产企业才会利用这种消费心理需求,借助“变脸专家”弄虚作假,提高产品的权威性。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李琳)28岁的大小伙子,反复咳嗽十多年不知病因,最近才发现,居然是16年前误吞的一个哨子在作祟。张超(化名)来自甘肃,十几年前,他开始间断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每次在当地抗感染治疗后均会好转...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