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团成员参观哈密回王府记者 尚洪涛 摄
“禧福祥·6年西凤丝绸之路杯”第三届青年散文大赛丝路采风进入第九天,采风团也正式开启了新疆段的采风。第一站正是新疆的东大门,一个有着好听名字的城市——哈密。哈密是新疆通向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采风团成员表示,这里与甘肃的风土民情完全不同,但丝路沿线的人们还是一样的热情。
昨天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了哈密回王府,维吾尔族古称“回纥”,也称“回鹘”。康熙年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部归附清朝后,于1698年秋进京,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7年方竣工。因此回王府也有“西域故宫”之称。清代诗人萧熊曾感叹道:“王宫台榭旧繁华”,并且在《西疆杂述诗》中又对回王府有较为详细的追述:“王府在城东隅,附墙筑台,高出城墙,山门内,正宅三层,皆在平地,宅之右,即拾级登台,台上屋舍回环,悬窗下瞰,其内院也。宅左,步长廊,更进一门,则园林在焉,亭台数座,果树丛杂,名花异草,盆列成行,俨然内地风景。皆老王伯锡尔在京养六年,屡以重价搜求,远道载归者。”然而,可惜的是,上世纪30年代,哈密回王府被起义军攻占并付之一炬,唯有几株桑树保留了下来。采风团昨日参观的回王府是在原址基础上复建的,虽然早已没了当初的规模,但亭台楼阁间,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一座融合了维、蒙、满、汉特色的建筑引发了采风团成员的兴趣,当地人透露,当年王府内有四幢类似的建筑,反映了各民族的融合。采风团成员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风格独特的建筑。
来到哈密,怎能不拜访哈密贡瓜园,了解哈密瓜的历史?据说,2000多年前,人们还没开始种植哈密瓜的时候,在哈密生长的一种野瓜,其味道甘甜如蜜,很多鸟类都非常喜欢啄食,人们也常去拾来食用,后来出现了简单的农垦技术后,人们开始种植这种被称为甜瓜的野瓜。在西域与中原建立联系后,先进的农耕方法传入哈密,甜瓜种植技术也随着农耕的发展而进步。相传,哈密瓜本无名字,只因甜味而被百姓称之为甜瓜,后来被进贡给康熙皇帝,被康熙皇帝命名为哈密瓜。在哈密这个因瓜闻名的城市中无处不彰显着瓜文化:城市坐标“瓜乡少女”、以贡瓜命名的“加格达”宾馆、用瓜文化打造商业平台的“哈密瓜节”……采风团一行昨天来到哈密贡瓜园,欣赏无土栽培技术,坐在农家的炕上,和当地的瓜农学习维语中“你好”“再见”这样简单的词语,采风也变得更加接地气。
记者张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博文)7月7日,州直农牧系统举行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辅导报告会,邀请州委党校副教授潘进哲作了专题辅导。州农牧局机关、局属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全体党员约220余人参加辅导...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