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资料图
(首席记者 金奉乾) 7月10日,《甘肃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正式印发。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8%。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甘肃省恶性肿瘤发病率 以每年2.17%的速度递增
据甘肃省慢性病监测数据显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从1990年的72.6%上升至2015年的86.3%,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2013年甘肃省成人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6.1%,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2%)。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据估算,2013年甘肃省有高血压患者约550万人,糖尿病患者约210万人;2016年甘肃省恶性肿瘤患者已高达66500人,发病率为256/10万,并以每年2.17%的速度在递增。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高、致残及致死率高,已成为威胁甘肃省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到2020年,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覆盖率显著提高,慢性病防治各项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政府管理、监督、指导和评价等职能有效落实。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力争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8%。
甘肃省各市州到2025年
均建有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8%。到2025年,力争全省每个地级市均建有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全社会参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10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3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简易肺功能测定,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服务。
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开展慢性病商业保险业务
探索建立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性病患者采取按人头打包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差异化支付政策,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展各类慢性病相关保险经办服务。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患慢性病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鼓励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将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扶助。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7月9日讯(记者李满福)记者今天从省体育局获悉:在7月8日结束的全国十三运会桥牌团体项目比赛中,由王芳、米笑丽、冯云、冯霞4人组成的甘肃省女子桥牌队,凭借最后一副牌的上佳发挥,最终逆转对手...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