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本报记者盛学卿
本报记者严存义
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属于典型的内陆省份。
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甘肃渐次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积极实施对外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然而,深处内陆腹地和远离海港的地理位置,使甘肃对外开放步履蹒跚。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上的甘肃,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丝路添新韵,飞天舞翩跹。省委省政府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发挥区位优势,谋划开放战略,加快平台建设,扩大交流合作,全方位推进甘肃对外开放不断上水平。
新时代的甘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热情拥抱世界,以更加自信的步伐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抢抓重大机遇,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980年,甘肃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兰光彩色摄影冲印公司在兰州建立,标志着甘肃省对外开放的大门正式打开。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起,十年间,甘肃省利用外资项目71项,协议外资额30353.7万美元。这些项目涉及家用电器、电子仪器、轻工产品、食品加工等,有外商直接投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出口信贷、商业贷款、融资租赁等形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甘肃省与全国各省区市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由于当时甘肃省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吸引了不少外商、外资前来投资或合作办厂,为甘肃省外向型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推进,甘肃省地处内陆、远离海港的劣势开始显现。无论是人文交流,还是外贸进出口,都逐步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而且这一差距逐年拉大。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连接亚欧大陆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像一缕春风吹暖陇原大地。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再次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赋予了甘肃“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
抢抓重大机遇,甘肃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和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对甘肃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划,从而拉开了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的大幕。
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甘肃省“十三五”时期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2017年5月,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充分发挥敦煌国际文博会、兰洽会、国际旅游节等重点节会作用,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至此,甘肃省对外开放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在这些政策体系指引下,甘肃省对外开放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渐形成。
加快平台建设,构建对外开放基础支撑
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支撑。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打好“平台”“通道”“外向”“交流”这四张牌。坚持把平台打造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以兰州新区、敦煌文博会、兰洽会为代表的经济、文化、经贸合作平台,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推进。立足战略通道和区位优势,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向西开放的陆港和空港建设。(转5版)
新闻推荐
12月19日,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甘肃省2019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简称NCRE)12月20日起开始报名,考试时间为2019年3...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