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明娟
走进兰州新区的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车间,一阵潮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站了不到半小时,记者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
“车间工作区的气温一直保持在29摄氏度左右,如果温度和湿度低,纺织时纱线就会乱绕乱飞,影响纱线的质量。” 纺纱厂厂长宋翠红坦言,“人不舒服,纱线才会舒服,合格纺纱环境就是这样的。”
这里,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工作了28年的地方。
范冬云,2018年2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前曾获得过“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获评“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和“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还被提名推荐为全国“大国工匠”候选人。
身为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的细纱工,范冬云的工作就是用双手将细纱机上正在纺织中、由于丝线张力等原因断了的纱线接好并缠绕在纱锭上。10个锭子接头的标准用时是50秒,范冬云却将速度提高了近一倍。这个纪录厂里至今无人打破。
见到范冬云时,她正在紧张地工作,右腿膝盖处用别针别着的一块巴掌大小的塑料袋很是惹眼。
“这是我自己用喝完的牛奶包装袋做的,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机油沾上皮肤。我们工作时需要用膝盖顶住细纱机,让纱锭停止转动,才能进行‘断头纱’的‘接头’工作,而接一个‘断头’就需要十几个动作,长此以往,细纱机上的机油便会渗透裤子。”范冬云说,“即使有这个塑料袋,时间长了机油还是会渗进裤子,我的右腿膝盖处现在黑黢黢的,洗不干净哦。”
细纱机前,范冬云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一根根在旁人看来近乎隐形的纱线在她的手中变得服服帖帖。一台细纱车约有624个纱锭,长度为30米。范冬云每天围着细纱车一圈又一圈地转,工作日的微信步数轻轻松松便能跃上一、两万步。
入厂至今,范冬云经历了细纱机的6次更新换代,纺纱厂四种型号的纺纱机,她都能熟练掌握。
“没有她拿不下来的机器。”作为范冬云的同事和领导,宋翠红坦言,“范冬云的荣誉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因为指标做不了假。”
28年来,经过范冬云双手的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纱线,也最终变成了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服装面料和成品。
从纺纱厂一线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正在逐渐适应身份的转换。
2018年2月,范冬云首次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当好这个代表,范冬云下了不少功夫。除了参加专门的培训学习,参与视察、调研等代表履职活动,她还成了厂里义务的“政策宣传员”,工友们常围着她,听她讲履职中遇到的故事、新近出台的政策。
2018年全国两会上,范冬云提出了“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建议,回来后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很快,在范冬云居住的小区,建成投用了废旧衣物和废旧纺织品集中回收点,这她让备受鼓舞。
近年来,纺织企业面临不少困难。订单饱和,但招工越来越难,人手十分紧张。工作时间长,环境苦,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来。作为纺纱厂的厂长,宋翠红认为,这不是哪一家纺纱厂的难题,而是整个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
2019年是范冬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今年我提出了纺织‘智造’的建议,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想发展还得走现代化的道路。”范冬云告诉记者,她主要针对纺织行业如何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智能制造提出了一些建议。目前纺织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等困境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破解,智能化发展才能为工人“松绑”,才有可能为纺织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新闻推荐
本报北京3月16日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吕宝林)今天,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专程拜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省...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