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我们迎来第59个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太阳、地球和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则综合地球系统方法,尽可能为支持各国开展天气、气候、水文、海洋和环境活动提供最好的科学和业务服务。当日,省气象局在万达广场举办大型气象日宣传。
气象预警信息多渠道“一键式”发布
近年来,甘肃省气象部门不断完善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建立了甘肃河东近30年干旱数据集;开发具有本省特色的林果花期冻害和中草药农业干旱天气指数保险指标;积极组织甘肃省月、季、年气候预测及气候评估报告、流域降水趋势预测、农业气象旬报、干旱监测、降水分析等气候服务材料,认真开展对甘肃省自然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的事实特点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通过不断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多渠道“一键式”发布。不断提升农业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强化关键农时季节气象服务和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开展霜冻和暴雨洪涝灾情实地调查,完善农业气象数据库。继续建设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建设设施农业气象监测终端和特色农业气象试验示范田,建成甘肃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和地域特色鲜明的市、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制定当归、党参、黄芪、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作物地方标准或农业气象观测方法,创建全国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区)。
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能力,加强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的“直通式”服务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户,覆盖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甘肃省气象为农服务情报站及市、县级智慧农业气象客户端,向全省各农业生产片区的多种作物,精准提供气象为农服务短信,共同打造“农情气象”服务品牌。
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气象服务中,气象部门结合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规划,不断强化能源、旅游、林业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服务。加强与行业管理等部门合作,开展气象风险普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完成风电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逐步形成本地化的新能源气象服务品牌。
大力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
大力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生态治理,协助省发改委对《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行修编,将祁连山及旱作农业区人工增雨(雪)体系建设项目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纳入规划重点工程建设内容。统计2013-2017年地面和飞机增雨过程,建立甘肃省不同云系增雨作业概念模型和作业指标,在实际增雨作业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从而提高增雨作业效果。
未来,甘肃省气象部门将结合“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甘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和生态状况,继续开展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的新特征、新趋势、新影响,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监测网及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助力群众增产增收,继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滕效宏实习生王建雪寇楠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3月22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佳伟)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胡焯今天主持召开省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传达...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