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肃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今日甘肃 > 正文

科技为支撑加强应对水污染防治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5-07 03:24   https://www.yybnet.net/

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以来,甘肃省各级科技部门坚持法治思维、项目牵引、开放共享、示范引领、筑牢平台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到各级科技部门的整体工作部署中,发挥科技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共立项组织水污防治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投入经费639万元,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含1项课题),获拨中央财政经费2170万元,有力地支撑了甘肃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理文/图

三大举措加大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

“近年来,为了做好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工作甘肃省主要采取了三大举措。”省科技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坚持法治思维,依法加强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工作。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明确“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为此,《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实施以来,甘肃省科技厅通过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立项支持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农业大学,组织开展了“服务于河长制的水利信息化平台开发与应用”、“‘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研制与示范应用”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实施,引导高校和企业加强服务于河长制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将有力地促进项目实施地区各级河长制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其动态掌握水资源信息的技术水平,增强各级河长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建立完善全省河长制提供技术支持。

坚持项目牵引,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工作。2018年,支持兰州大学、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甘肃优源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创新主体,分别立项开展了“微体生物对污染水体的响应机制和快速监测”、“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新型改性土豆淀粉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应用”等多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工农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发,持续加强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技术储备,为今后开展污水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坚持开放共享,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领域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甘肃省科技厅支持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中国(甘肃)-柬埔寨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联合研究与示范”省级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水平,发挥科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先导作用。组织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兰州大学等优势科研团队,整合省内外优势科研团队,积极申报“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批复立项的“高寒内陆盆地水循环全过程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与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青海盐湖所、中科院信息网络中心、中国气科院等省外优势科研力量在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合作。

坚持示范引领,发挥科技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2018年,甘肃省通过民生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等省级科技计划专项,组织开展了“和政县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饮水安全保障技术应用”、“高效节水管材研发与生产”、“生态友好型节水地膜的开发及其产业化”、“智能节水型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等多项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及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与示范,将集成示范一批生产生活节水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一批节水产品,推动各市州,尤其是项目实施地的和政、民勤等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2018年,征集、发布了《甘肃省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2018)》,面向全省推广应用节水、治污、水生态监测与修复先进适用技术4项。截至目前,甘肃省科技厅已连续三年发布节水治污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为全省各市州加强水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指导。

坚持筑牢平台,加强水污染防治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近年来,甘肃省分别加强了对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水污染防治领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截止目前已批复建立了“甘肃省黑河生态水文与流域科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生物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等16个水资源领域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水污染防治领域科技创新基地,成为支撑全省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工作的“火车头”、“牵引器”。

兰州市以科技创新为防治水污染出新招

2018年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水污染防治的各项安排部署,制定水污染防治支撑方案,加大水污染防治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编制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指导目录,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支撑水污染防治工作。

兰州市首先制定了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方案。结合兰州实际,制定下发了《兰州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支撑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了部门责任,确定了水污染防治科技工作的投入方式,明确提出要部署、研发、示范、推广一批水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培育一批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和科研平台,形成一批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方案和创新品牌,促进科技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对水污染防治的支撑引领作用。

在制定了方案之后,兰州市编制发布2018年兰州市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在去年编制发布的2017年兰州市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的基础上,今年兰州市对现有相关科研成果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征集梳理和筛选评估,编制形成了《兰州市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2018)》,并且建立了《目录》信息反馈机制和动态调整修订机制,《目录》中所列技术承担单位每年12月底前向市科技局反馈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同时定期向社会征集节水治污和水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成果,根据推广应用反馈情况和新技术征集情况,适时调整《目录》。

与此同时,兰州市围绕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支持立项了多项科研项目。一是修改2018年市科技计划和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指南,围绕水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水质分析检测技术及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面向在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广泛征集相关科研项目,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水污染防冶科技投入模式。二是2018年支持了“基于黄河兰州段水体水质季节性变化的水体污染修复研究”、“集雨饮用水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光催化复合氧化技术深度水处理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等3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领域先进技术研究,支持水污染防治领域科技创新。三是支持“基于功能化天然介孔材料的一体化水处理工艺研究”、“兰州国际港务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兰州水源地保护措施研究”、“兰州周边典型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质特征及其水处理技术集成优化研究”等3个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充分发挥人才在兰州市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市科技局还加强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列入《目录》中的先进适用技术在水污染防治工程中优先推广。2017年列入《目录》中的先进适用技术根据反馈结果,在2018年均得到了推广应用,2018年《目录》所列3项先进适用技术也分别在省内外得到了推广应用,示范推广率达到了100%。

大力推动水资源开发利用

除了做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以外,甘肃省近年来还坚持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为引领,大力推动全省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甘肃作为水资源相对匮乏省份,更是需要科学合理地推动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省市各级科技部门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引领示范作用,坚持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为引领,推动全省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近年来,省市各级科技部门紧盯这一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紧密结合甘肃省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组织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单位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016年,该重点专项启动以来,经科技部批复立项,甘肃省已经连续三年牵头组织了“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高寒内陆盆地水循环全过程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等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项目,获拨中央财政经费6247万元。

新闻推荐

甘肃省将选拔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本报兰州5月5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2019年,甘肃省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科技为支撑加强应对水污染防治)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