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芳
近日,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五月防病提示称,五月份气温逐渐升高,阵发性降水和高温炎热天气交替出现,高温潮湿环境下细菌更容易迅速繁殖,加之人们在气温高时会进食较多的生冷食品,预计由细菌性致病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会明显增加。省疾控中心提醒:人们在外出活动、游玩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重点防范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此外,本月仍需注意“麻腮风”、乙脑、诺如病毒腹泻及手足口病的预防。
食源性疾病: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人们吃了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一类疾病。5月气温将逐渐升高,高温潮湿环境下细菌更容易迅速繁殖,食品腐败变质的速度会明显加快,预计由细菌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会有明显增加。人们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做到健康饮食。
日常生活中,大众应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喝开水;食品要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隔夜菜,如需食用,须要彻底加热;处理食品的刀具、餐具、砧板等生熟分开,清洗、加工食品时避免交叉污染;集体单位食堂以及餐饮业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校和单位食堂应尽量避免提供在夏季容易变质的食物;食堂从业人员应注意食品操作卫生,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麻腮风”:预防做到“四勤一多”
“麻腮风”是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总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高发。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经飞沫传播。麻疹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特征,常并发中耳炎、失明、肺炎、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临床上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CRS是由于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导致的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一系列综合征,孕妇应在怀孕初期进行风疹病毒抗体筛查。获得性风疹多发于冬、春季,发病年龄主要为儿童,但近几年青少年和成人发病数攀升。风疹以发热,出疹及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主要为对症治疗,症状较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因出疹瘙痒而挠破皮肤,引起感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在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发现风疹病人后应尽早隔离治疗,并进行报告,避免外出感染他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中暴发。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亦可传播。腮腺炎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至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至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时可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
对于免疫空白的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儿童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或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成人可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情况下,接种含这三种成分的二类疫苗。
日常,大众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学校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教育机构应开展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出疹、腮腺肿大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满后方可入学。疾病流行期间健康儿童应尽量不到公共场所,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乙脑: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
流行性乙型脑炎即日本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的乙脑病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较高,乙脑开始向大年龄推移,成人及中老年病例增加。
乙脑多流行于东亚、南亚,我国是乙脑的多发区,特别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肃省乙脑发病主要在东南部的市州,包括陇南市、平凉市、天水市、定西市、庆阳市、兰州市和甘南州。
乙脑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乙脑发病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但近年来成人发病呈现增多趋势。乙脑发病初1至2日常有发热、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与感冒相似。多数乙脑发病后4到10天症状会加重,有的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
在夏秋季,如果遇到发病比较急,出现高烧、头痛的病人,就要及时送往医院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早期诊治是乙脑治疗的关键。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本病最有效的办法。目前有两种乙脑疫苗可供选择,一种为乙脑减毒活疫苗,为一类疫苗,国家免费提供接种,免疫程序为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另一种为乙脑灭活疫苗,家长可在知情自愿下自费接种,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2剂,第1和第2剂次间隔为7到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在乙脑流行地区,应安装纱门纱窗,提倡使用蚊帐,可有效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住所、宾馆等可点燃蚊香、电热蚊香片驱避蚊虫;户外活动时,应在脸、颈、手等裸露部位涂搽驱蚊花露水等驱避剂防蚊。
诺如病毒腹泻:儿童感染常以呕吐为主要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以呕吐、恶心、腹泻为主,也伴有腹痛、头痛、发热等,小学生和幼儿感染常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病程一般持续2至3天。
该病传播迅速,易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内引起暴发疫情。诺如病毒腹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传播:食用、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吸入患者呕吐时产生的带病毒的飞沫。
在预防方面,应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交叉污染。做好食品卫生,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海鲜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注意饮水卫生,确认水源安全,喝开水,不喝生水,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防止其污染水源、食物和物品等。孩子发生呕吐、腹泻时,家长切勿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甘肃省4至7月为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自2008年5月法定报告以来,全国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根据既往流行规律,甘肃省4至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粘膜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斑丘疹、疱疹,也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7至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孩子,可能会发展为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
那么,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2.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3.学校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四、EV71型(肠道病毒71型)肠道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接种EV71(肠道病毒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从而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新闻推荐
近日,中行甘肃省分行举办了业务技能大赛,中行天水分行选派4名员工积极参加,其中任梅君以蓝图对公二级能手,储畜传票录入...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