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宁死不屈的如花战士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王建威)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她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1938年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是年10月上旬,队伍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女战士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历史之河,永不停歇。30年前,为弘扬八女英烈精神,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群雕拔地而起,成为这个城市的“红色地标”。
宣侠父:英烈遗风照前程
据新华社杭州电(记者方问禹)宣侠父,1899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1920年获准公费赴日本留学。因为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于1922年被迫回国。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宣侠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但因触怒蒋介石,被开除学籍、勒令离校。1925年春,经李大钊推荐,宣侠父赴张家口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做部队文教工作。同年10月,随国民军二师西征到兰州。同年冬,参与创建甘肃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任支部委员。
大革命失败后,宣侠父于1927年8月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和领导当地农民运动。1929年到山东冯玉祥部队从事兵运工作,1931年初任国民党25军总参议,利用合法身份在该部队秘密建立中共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宣侠父在南京、山西晋城、张家口等地联络抗日反蒋活动,推动冯玉祥等建立抗日同盟军。1933年初任孙殿英部第41军秘书长。1934年春,宣侠父与吉鸿昌等在天津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陪同吉鸿昌到上海履行秘密入党手续。同年夏,调至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特科,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到香港联络抗日反蒋,争取李济深等成立民族革命同盟。在香港期间,他担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积极开展抗日统战工作。1936年两广事变后,参与重建第19路军,任政治部主任兼61师参谋长。
西安事变后,宣侠父被调到西安协助周恩来工作。1937年5月赴延安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9月,任18集团军(八路军)高级参议,从事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先后向胡宗南、李宗仁、冯玉祥等宣传团结抗日、共御外敌的主张。
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被蒋介石指派的特务秘密杀害。
英烈遗风,照亮前程。侠父村党支部书记王祖海说,侠父村的宣姓村民,依然恪守传承着“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的家训。2012年建成的宣侠父故居,作为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一直吸引着后人来此缅怀先烈英雄事迹,传承红色精神。
新闻推荐
关于甘肃祁牧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的公告
嘉峪关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20号)文件...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