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肃 兰州市 嘉峪关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酒泉市 张掖市 武威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平凉市 庆阳市 临夏州 甘南市
地方网 > 甘肃 > 今日甘肃 > 正文

丝路绵延传友谊花雨缤纷舞彩虹 纪念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创演40周年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5-24 02:48   https://www.yybnet.net/

这是一份久别重逢的喜悦,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聚会,四十年后再聚首,太多的感慨,胸中涌动着无限激情。现场,《丝路花雨》当年的主创和主演个个兴高采烈,激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为了这久别重逢而热情相拥、深情问候,用感人肺腑的发言倾述着彼此的牵挂和对甘肃舞台艺术道不完的思念。当年在一起的这些生龙活虎的人,今天都已步入古稀、耄耋之年,但是相聚在这里却看上去依然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他们向所有到场的嘉宾和观众报以了最灿烂的笑容。

(一)

2019年,对于甘肃演艺集团和甘肃省歌舞剧院而言,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一年。

40年前(1979年5月23日),在甘肃省歌舞团(1993年更名为甘肃敦煌艺术剧院,2008年更名为甘肃省歌舞剧院)这一优秀传统的艺术院团,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惊艳问世。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博采多民族歌舞之长,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不仅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同时,也艺术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

此后40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报春鸟,《丝路花雨》以卓越的艺术水准和高度的政治情怀,在国内外顶尖级舞台华丽绽放,在开启中国舞剧艺术新纪元的同时,也更好地传递了“丝路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敦煌文化的光辉艺术形象和中外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铸就了一段璀璨绚烂的不朽传奇!

40年后,随着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举足轻重,以文化艺术为窗口,传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愿望”、彰显“中国精神”,再度增进中国与各国之间全新合作与互惠发展,更显迫切和必要。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反映“一带一路”题材的优秀作品,打响叫亮“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进一步助力甘肃戏剧文化大省建设,从而为中国文艺在新时期再开繁花、以文艺对话世界而奉献更多力量,经省委同意,于2019年5月23日,隆重举办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4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使经典艺术的生命力在传递“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又一光荣使命中,铸就新的辉煌与永恒。

(二)

40年前,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打开了全国老百姓的艺术视野。

然而,当初创作《丝路花雨》并非一帆风顺。

1977年,正值改革开放前夕,甘肃省歌舞团面临着转型。而创作新剧无疑是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摸着石头过河,当时谁都没有经验。

这时,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陈舜尧说:“敦煌就在我们甘肃,你们去看看,把敦煌艺术搬上舞台,不是很美吗?”

一句话,为甘肃省歌舞团指明了方向。大家撸起袖子干起来,可创作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1978年,创作小组数次修改文稿后,终于在汗牛充栋的莫高窟文献资料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将故事确定在盛唐时期。又根据女奴多宝《卖身契》和督料赵僧子《典儿契》的文献内容创作出了女主人公英娘,结合胡商遇盗和波斯王子等内容塑造出了波斯商人伊努斯的形象,而神笔张的灵感则源自几幅敦煌壁画角落里画工留下的“张”字落款。

两年内,创作团队七访敦煌、数易其稿,从《敦煌曲》到《丝绸之路》再到《丝路花雨》,终于定稿。

1979年1月2日,《丝路花雨》正式开始排练。

5月23日首演时,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吴坚从北京请来沈从文、吴晓邦等十几位顶尖级专家观看。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丝路花雨》反复修改、打磨,演出后一炮而红,一种新型的舞蹈风格——敦煌舞走向了世界舞台。

敦煌舞中,大量的舞蹈动作、造型来自敦煌壁画:英娘的“反弹琵琶”出自莫高窟第112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千手观音”还原了莫高窟元代3窟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图,而那独创的“S”形舞姿将东方女性的柔美表现到了极致……《丝路花雨》因此被誉为“活着的敦煌壁画”。

1979年10月,《丝路花雨》参加庆祝新中国顾方30周年献礼演出,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

随后,该剧在上海、香港等地巡演,1982年成为第一个进入世界艺术殿堂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亚洲演出团体。

此后,《丝路花雨》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使者,远赴海外、走向世界,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最靓丽的名片之一。

(三)

“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为中国舞蹈剧开辟了新路”“二十世纪华人舞蹈经典作品”“中国舞剧的里程碑”“中国舞剧之最”“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似一曲中外友谊的颂歌,在四海寰宇唱响丝绸之路友好通商、互惠共融,丝路文化开发包容、交流互鉴的赞歌,更是收获无数掌声、鲜花与美誉。

从1979年到2019年,整整40年,《丝路花雨》这部中国舞剧的巅峰之作,先后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880余场,观众达450多万人次,以不可复制的东方艺术奇葩,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

册。

与时俱进,方可历久弥新。舞剧《丝路花雨》一步步走来,历经40载春秋,却愈发“青春靓丽”,熠熠生辉。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丝路花雨》风靡大江南北,国内外巡演不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优秀舞剧作品不断涌现,《丝路花雨》不再一枝独秀。

直到2008年,机会来了——甘肃省歌舞剧院下定决心再版新创《丝路花雨》,为北京奥运会进行献礼演出。

在故事主体结构不变、人物与人物关系不变、音乐主旋律不变、敦煌舞特色风格不变的前提下,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改编。在音乐、舞蹈、服饰、舞台设计上大胆创新,将舞剧由之前的2小时10分压缩至1小时45分。特别是,在音乐设计上,由以民乐为主改为以交响乐为主,并将管弦乐、民乐和电声融合,既添加了时尚元素,又使舞剧更具时代感、观赏性和感染力。观众们都说,1979版重“舞”,凸显了敦煌舞的独特与惊艳;而2008年版重“剧”,突出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008年8月,再版新创的舞剧《丝路花雨》又赴京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一连五场演出,掌声经久不息——《丝路花雨》以精湛的艺术水准再次证明了经典的无穷魅力,再次彰显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奥运会之行后,《丝路花雨》重回观众视野,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国际巡演之路,先后赴美国、朝鲜、英国、法国、德国等国演出,以新的姿态进入了国际市场。

此后,变革与创新也成了《丝路花雨》团队的核心词,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剧目不断融入时代元素,可谓常演常新。2016年,该剧新创排2016版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式献礼演出;2017年5月,旅游驻场版情景舞剧《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常态化演出。

新闻推荐

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张旭晨在白银分会场参会

本报讯(记者黄武)5月22日上午,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旭晨,副市长王禄邦,市...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丝路绵延传友谊花雨缤纷舞彩虹 纪念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创演40周年)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