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朱婷婷
“我们村种植历史悠久,农户基本走的都是‘外出务工+种植+养殖’的路子,留守村民发展葡萄、桃子、苹果、杏子等产业。日子过得也算充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伙儿都在致富路上奔走。如今,我们二沟村三分之一的家庭在市里或周边城市买了房,90%的家庭买了车,有好几家快递公司在村里驻点……”二沟村党支部书记何世宏笑着说道。
二沟村位于崆峒区峡门乡西部山区,海拔高、温差大、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正是葡萄的“宜居地”。村民因地制宜、因势而为,转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将甜葡萄变成葡萄酒,葡萄架上挣钱花。
55岁的张妙玲院里酒缸高筑,杏花盛开。她种植葡萄已有20年之久,多少也算个种植能手。围着十多亩葡萄园,按时除草、浇水、剪枝、打芽,让葡萄“吃饱、喝足、爽身”这是张妙玲的工作日常。
近几年,葡萄收成十分可观,可是到了葡萄成熟期就要及时售出,对于家里没有多余劳力的张妙玲来说是一件发愁的事情,不仅要及时采摘,还要奔波于各大市场出售。采摘过多、颠簸出售都会造成葡萄腐烂,看着自己精心栽培的果实破损,张妙玲的心如针扎一般。于是,她便萌生了酿酒的想法。多次失败后,张妙玲的酿酒技术日渐娴熟。
“酒香不怕巷子深”。张妙玲的葡萄和葡萄酒给生活带来了愉悦感,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葡萄腐烂,更不用跑市场去卖葡萄。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每到葡萄成熟期,周边游客便慕名而来自行采摘。同时,酿葡萄酒,销售量可观。
张妙玲说:“现在跳着广场舞就把葡萄销路打通了,各种聚会上我送大家葡萄酒免费品尝,口口相传,同时,利用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带货,我家的葡萄酒也成了崆峒‘网红’。”
张妙玲的儿子头脑活、点子多。他打算今后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统一种植管理、统一销售,使用二维码,给葡萄酒贴上“身份证”,建设水果冷库及收购场所,村里的葡萄建立起产业链。
“2020年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收入100多万元,如今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60余亩,今年计划新增种植40亩,产量突破20万斤,总产值60万元以上。”峡门乡副乡长禹康说,随着二沟村葡萄声名远扬,市辖区辐射游客慕名而来摘葡萄、品美酒、赏风景,节假日常常门庭若市。
新闻推荐
建新厂 提产能 扩规模甘肃新天马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能提升搬迁改造项目建设见闻
建新厂提产能扩规模——甘肃新天马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能提升搬迁改造项目建设见闻武威日报见习记者孙文娟记者...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