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劲)继去年评出“工人教授”后,甘肃职称改革再发力,于今年“五一”前夕出台《关于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改变“独木桥”“天花板”现象,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支持工人“评教授”,鼓励教授评高级技师。
去年以来,甘肃省人社厅打破常规、简化手续,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明确“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使210多名高技能人才获得高级职称,全国劳动模范杜钧、张自飞、潘从明等人由此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教授”。
《办法》规定,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评审,不将学历、论文、外语、计算机等作为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突出评价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技术创新创造发明、技术推广应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标准开发和制定的业绩贡献。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技能大奖、全省技术能手、省部级劳动模范、省部级五一劳动奖章等,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省委省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等,按特殊人才职称评价办法,开通职称评价“直通车”。
为促进技工(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办法》特别提出,符合技能评价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申请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贯通领域助理级、中级、副高级职称,累计工作年限达到申报要求的,可分别申报与现岗位相对应职业(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评价。正高级职称不受年限限制,可直接申报相应职业(工种)高级技师资格。
甘肃省职工技术协会理事长胡耀琼表示,开通职称评价“直通车”符合企业职工心愿,将彻底打破“身份壁垒”,助力更多一线工人获得高级职称,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为增加高技能人才职称的“含金量”,《办法》明确提出,鼓励企业为各类优秀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设定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参照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待遇。同时,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薛巍敏)日前,2019至2020年度甘肃省飞天金奖和飞天奖揭晓,共评选出飞天金奖6项,其中甘肃...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