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壮乡“三月三”风采。 本报通讯员覃日政 摄
本报记者 劳艳燕
伴着竹竿“锵锵锵”的节奏声,双脚合着节奏一上一下,与竹竿热闹地嬉戏起来;穿起各式民族服装,敞开嗓子,唱着独具魅力的壮族山歌……每逢“三月三”,一场又一场的民俗活动,就像盛大的“赞春、礼春”仪式一般,看得人眼花缭乱,令人沉醉其中。
然而在这场全民一同欢乐的民俗盛宴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分布在各个角落,用手中的相机,把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画面定格,记录下专属于“三月三”的“原汁原味”。他们,就是摄影爱好者。
近日,记者采访了邕城几位民间摄影爱好者,他们用自己定格下的画面,向记者讲述了许多“三月三”的故事。
最好玩——竹竿舞
竹竿两头,几十个人配合默契,敲击竹竿,节奏轻快。和着有规律的碰击声,人们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灵活的舞者还能边跳边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在武鸣,每年的“三月三”活动现场,千人一同跳起竹竿舞的场面十分壮观。
“大家穿着各色各样的民族服饰,跳法也是花样百出,看得人眼花缭乱。”早些年去过武鸣拍摄“三月三”盛宴的文健宁说起当年的经历仍记忆犹新。“每次表演后,有一个互动的环节,就是活动现场所有的宾客都可以进去体验一番,有一些人不熟练或是胆怯的话,很容易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现场气氛很好,心情又激动又兴奋,我当时也忍不住加入进去了。”摄影爱好者李辉连续多年都到武鸣拍摄“三月三”的盛况。他笑呵呵地回忆说,千人共跳竹竿舞的场面很壮观,其中全民一起体验竹竿舞的环节气氛尤其热烈,所有人不管会不会,都可以亲身跳一把竹竿舞,“跳得好的会很自豪,跳得不好的要一试再试,不自觉地,大家都沉浸到了‘三月三\’的魅力里。”
在摄影爱好者覃日政收藏的照片里,记者看到,很多照片都以竹竿舞为主题,照片全景展现了千人竹竿舞的壮观景象,照片里青年男女们动作敏捷,脸上的笑容时时刻刻地传递着内心的喜悦与快乐。
玩摄影30多年的覃日政说,“三月三”里的民俗活动种类繁多,“斗鸡、斗牛、斗狗,还有抢花炮,这些都是非常好玩的民俗活动。”他记录下了不少“三月三”的精彩镜头,斗狗比赛场里两只狗激烈竞争的瞬间,抢花炮里青年男子们激情搏斗的画面,还有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展演、武术散打、抛绣球等,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好听——赏对歌
提起“三月三”这个节日,大家便会想到“歌圩”,联想到歌仙刘三姐。事实上,在“三月三”这个节日里,歌圩始终都是壮族人民欢度节日的重要表达方式。
“古时候歌圩是年轻男女们谈恋爱的一种交流方式。虽然现在通过歌圩来谈恋爱的年轻男女不多了,但是对歌的旋律、对歌所传递的信息却仍然具有魅力。”摄影爱好者李辉非常喜欢研究民俗文化,尤其是壮族歌圩。因为自己也是一名壮族人,李辉说,每逢“三月三”去赶歌圩时,听着当地乡民唱起的山歌,内心都非常激动,“听得懂一些,我觉得咱们山歌的歌调好听,歌词有意思。”
虽然不太会唱山歌,有些歌词还听不懂,但李辉仍然对山歌有着十足的兴趣。“你一句,我一句,通过山歌交流的方式,多么特别啊。”翻看着自己拍摄的照片,李辉感慨地说,当时人人盛装打扮、兴高采烈的情景仿佛仍历历在目。
今年起,涉及广西所有世居民族的“三月三”终于成为全区人民的法定民族节日,几位摄影爱好者都十分开心,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区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时,他们说,今年还会继续到“三月三”节日活动现场,拍摄更多的民族风情画面,通过镜头,把古老而神秘的壮族文化展示出来。
新闻推荐
首场明星大战录制现场。 莫俊 摄本报讯(记者莫俊)“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寻找真歌手”第一场明星歌唱大战本周日22时在广西卫视拉开帷幕。5位歌坛超级巨星同台竞演飙歌,“101辨音团”领...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