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风光美如画,壮乡歌声震山崖。
后生姑娘巧作秀,八桂山水披彩霞。
“三月三”从何而来?从古至今,经历了哪些演变过程?昨日,记者专访了广西民俗学会会长、广西师范学院教授王光荣,他为记者解析了“三月三”的“前世今生”。不问不知道,原来“三月三”这个节日好牛!既是黄帝诞辰,又是中国古代情人相会的日子。
“一些市民可能以为‘三月三\’只是壮族的节日,其实不然,‘三月三\’是我国汉族及众多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巳节。”王光荣说,我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南北朝开始,以中原地带为中心区域,根据节气气候的变化,由皇宫发起,将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王光荣说,当时之所以如此变动,是因为相传“三月三”是神话时代黄帝的诞辰,其来源可以追溯到追念伏羲氏。伏羲与其妹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在广西‘三月三\’也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除了壮侗语族所属几个族群——侗、水、仫佬、毛南以及区外的布依、傣、黎等民族少不了这个节日外,许多山区民族也同样有这个节日”,王光说,各民族在对待“三月三”这个节日上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以祭祖拜山为主,有的以唱歌娱乐为主,“无论祭祖或欢唱娱乐,都是男女青年相聚的好时机,因而也就成了他们相识、相认、相爱和择偶的良机”。
那“三月三”怎么又演变成了壮家歌节呢?“这主要是由广西的气候和农事活动所定的”,王光荣解释说,阳春三月,八桂大地正是红棉吐艳,桃李开花,万木抽芽,百草鲜嫩的时节,田地里嫩秧初露尖头,需待若干日子方能插田;玉米、黄豆、禾谷等各类作物种子入土,等待出芽……“这时候人们可以稍微放松几日,以利于往后投入更紧张的农活,于是姑娘们聚集一处,或歌或舞;小伙赛智赛勇,是比高强,男女寻机放眼,择偶随伴,以致促成伉俪”。于是美妙的歌圩,就在这个葱茏的日子里诞生、呈祥和逐渐完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陈媚)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经教育部审批和备案,今年我区新增66个本科专业点和95个高职高专专业(专业方向)点,同时撤销了4个本科专业点和29个高职高专专业。 据了解,新增的66个本科专业点...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