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
管弦士
据《广西日报》报道,6月2日,在崇左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公司经理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本“49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这标志着该市企业登记“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启动。
办理一个项目,需要走多少程序?答案并不一样。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曾透露,同忻煤矿在办理审批过程中,跑了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盖205枚公章;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则称,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此类“公章接龙”“审批长征”现象,长期以来广遭诟病。
幸好,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以广西为例,2015年9月1日,广西比全国提前一个月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2016年10月1日,广西在全国“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实行“六证合一”,走在全国“多证合一”改革前列;今年4月24日,全国首张“34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在防城港市发出;今年6月2日,崇左市颁出我区第一本“49证合一”营业执照。
这些“多证合一”举措,正是“能砍就砍、能简就简、能放就放”的体现,当然值得喝彩点赞。然而,当老百姓为“多证”变为“一证”而喜大普奔的时候,却发现不少“一证”并不那么容易办。
《南国早报》的《记者陪你去办证 比比谁的效率高》栏目,仅在今年5月就推出了《往返奔波70多天,离婚分户才办妥》《市民扎堆办理房产证明,“黄牛”彻夜排队,一个号被炒到500元》《部分派出所办理居住证不容易,有人办证要排队三个月》《办税最快随到随办,慢的等了83分钟》等办证难系列报道。光看标题,我们已知道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老百姓为了办一本证,还是要跑断腿、受尽累。
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多证合一”改革见效,一方面是积弊已久的“一证难办”现象仍存,症结在哪里?该如何解决?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改革创新、便企惠民,不仅仅在于“立”出新办法,还在于“破”掉旧习气。倘若当我们积极“栽花”,用新的措施服务企业和民众的时候,却没有“挑刺”,把原有的服务意识不足、工作作风不强等“机关病”拔除,那么出现“多证合一”和“一证难办”并存,就不奇怪了。
当然,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的办证难,绝无损于“多证合一”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但我们必须明白,“多证”抑或“一证”,便民才是“好证”。因此,找到“一证难办”的症结之后,治理路径自然也就明晰了——拿出“多证合一”改革的勇气、魄力和手段,向“一证难办”背后的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周密、问责不到位等问题开刀,最终让人民群众来检验改革的成效。
新闻推荐
广西力促重大招商签约项目落地 目前,竣工、投产项目20个,开工项目90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84个
本报南宁讯(记者/吴丽萍)记者6月6日从自治区投资促进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区强化项目督办、推进跟踪服务、抓好协调工作,力促2016年自治区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落地,并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自治区投资促...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