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高”,人们都知道是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而对当前正“渐露狰狞”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了解的人也许就不多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患高尿酸血症的人越来越多,我国目前高尿酸血症患者已接近1.7亿。由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元凶,因此对于这两者,人们的认识误区不少,最常见的是把两者混为一谈。对此,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赵铖教授表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治疗时需区别对待,规范用药。
误区1
尿酸高就是痛风,必须得用药
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血尿酸高就是患了痛风,必须得用药。对此,赵铖教授表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血尿酸高一定会导致痛风,只能说血尿酸越高越容易患痛风,两者之间不能简单画上等号。
一方面,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终生不会患上痛风性关节炎,仅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向痛风转变的风险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加。另一方面,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约三成患者关节炎发作时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其原因与疼痛引起应激性肾上腺素增高促进尿酸排泄增多相关。
临床上,对血尿酸水平大于420μmol/L,但没有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等表现的患者,医学上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然而,一旦他们出现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中的任一种表现时,则标志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终止和痛风的开始。因此,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可视为痛风的前期状态。
误区2
血尿酸不高,不会患痛风
“不是说痛风是血尿酸过高引起的吗?我的血尿酸不高,为什么也患痛风了呢?”临床上,有类似困惑的人不少。
对此,赵铖教授表示,痛风急性发作时,人体会做出应激反应,经过神经反射使脑垂体产生大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又作用于肾上腺,使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明显增加,所以此时血尿酸pH值不高。另外,痛风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为减少疼痛往往会使用一些降尿酸药物,但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用量不规范,在用药完后才检查尿酸,因而此时尿酸浓度不高。
误区3
痛风发作时,应马上用降尿酸药
由于痛风与尿酸有关,很多患者在痛风发作时都觉得一定要马上服用降尿酸药,这种情况临床上屡见不鲜。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当痛风急发时,降尿酸药无法控制关节炎症,相反,随着血尿酸水平的降低,使关节内痛风石溶解形成的晶体,会加重关节的炎症或(和)引起转移性痛风,使病情加重。
赵铖教授表示,对痛风,临床上必须依据患者不同病情而定,遵从个体化治疗原则。总体来说,降尿酸药应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过后,即炎症控制、疼痛缓解后的1~2周使用。
误区4
急性痛风一发作,就使用激素止痛
临床上,一些患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发作,就立即输液治疗,因为他们曾经有过输液止痛的经历。赵铖教授就曾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有的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到一些不正规的医院就诊时,通过输液治疗疼痛很快缓解,于是此后每次痛风发作时都会要求医生输液止痛。
“这类患者所输的液体中,除了抗生素,肯定还含有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这类药物能缓解痛风的疼痛。”赵铖教授指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三类,解热止痛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这三类药服用后止痛效果好,但作用仅限于止痛,无法把尿酸降下来。糖皮质激素没有降尿酸的作用,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可使得患者体内尿酸不断增加、沉积,除了出现关节炎,严重的还可影响肾脏功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地塞米松是长效激素,长时间大量使用,可导致库兴综合征,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症状,血压血糖升高,有的还出现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因此,除非秋水仙碱不能用、一般消炎镇痛药物无效,否则一般不考虑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痛风。
误区5
凭经验用药,用抗生素治疗痛风
生活中,很多人有凭经验用药的习惯。一些人痛风发作时关节疼痛难忍、明显红肿,想起此前曾吃过抗生素,止痛效果不错,就自己到药店买来服用。实际上,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中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除非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情况,否则,此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本无效。
赵铖教授指出,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最迫切的需要是迅速解除关节疼痛和肿胀。首选药物是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对这些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接受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
误区6
治疗不规范,“见好就收”
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很多痛风患者一感觉关节不疼了就停药,而一旦疼痛卷土重来又立即吃药。
对此,赵铖教授指出,痛风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正规的治疗,这种吃吃停停的做法是不规范治疗的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酸忽高忽低,极易导致肾功能衰竭。特别是一些顽固性反复发作患者,以及合并有痛风结石、慢性肾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需要长时间规范用药,否则很容易发展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
他强调,规范诊治能有效减少痛风发作,患者通过早期诊断及坚持规范治疗可以避免痛风反复发作的折磨,但如果不及时诊治,此后的每一次发作都会使病情加重,并且导致更多并发症的产生。
相关链接
关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你应该知道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如何防治?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代谢终产物,是人体的“垃圾”,各种原因引起的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而导致的血尿酸升高,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临床上即可称为“高尿酸血症”。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高尿酸症患者往往也合并有其他“三高”。我国目前尚缺乏全国范围的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近年来患病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高尿酸是引发痛风的元凶,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更是威胁肾功能,严重的甚至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发生尿毒症。长期血液高尿酸状态,诱发加重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重症,此外,高尿酸血症还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什么是痛风?哪些因素可致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风湿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石和痛风性肾病。
痛风不发作时,人们会忘记它的存在;一旦发作起来,就会感觉生不如死。一旦发生痛风,后果远远不止是疼痛。
痛风的致病因素很多,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长期大量饮酒都可导致痛风的发生。
●如何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首先要减少饮食中的嘌呤摄入,要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多喝水,多吃碱性食物,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一旦发现血尿酸升高,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评估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下一步降尿酸药物治疗以及选用最合适的药物。
对于所有的单纯高尿酸血症者,都应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防止演变为痛风。
本版采写 黄翠巧 通讯员 蓝飞燕
新闻推荐
妙评6月7日,高考语文刚结束,网友们发现2017年广西高考作文题,与当天的南国早报6版、7版《回望高考路,风雨四十载》主题“神相似”。(详见6月7日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号文章《好准!看了今天的《南国早报》,你...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