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丽萍
7月4日,南宁,一场由广西旅游发展委、腾讯公司、兴业银行主办,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承办的“智连全域 数聚广西”2017广西旅游大数据峰会正举行,这为广西旅游又添一把“智慧”之火。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与旅游产业全面融合,旅游大数据应用等方式将成为广西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1
“指尖上”的旅游
“今年3月,我从南宁青秀山景区APP得知桃花开了,便和家人一起上山赏花,不再像往年一样想赏花却不知何时花开,扑了空。”南宁市民张小姐感慨,点开手机APP便可看到景区的门票销售情况、景区介绍、路线规划、客流情况等信息,非常方便。
据青秀山景区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景区不断完善智慧旅游功能,新建了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游客中心虚拟景区游览系统、景区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各大平台及时发布公告公示、天气信息、活动预告、景区景点人流等动态信息,在景区游客中心设置旅游公共信息触摸屏,随时为游客提供旅游指引、景点介绍。
腾讯大秦网总裁贺柯分享“秦陵博物馆”的“智慧”经验时认为,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让每个用户参与进来,就可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与腾讯合作,制作了导游预约和语音画册程序,游客在景区内只要扫码,就可以收听语音介绍,还有兵马俑人脸识别功能和寻找秦始皇赐爵的小游戏,游客乐在其中。广西灵渠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
“网上支付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支付工具,它将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智慧体验。”
发展智慧旅游,广西也一直在努力。据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广西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平台已上线,该平台相当于一个大型超市,广西各大景区、酒店、商店等信息都在平台上,手机用户只要登陆这个平台,便可浏览到各景区的相关信息,网上订购旅游产品。广西旅游数字景区项目也在不断完善,该项目以数字地图为载体,用360度全景漫游的方式展示广西旅游资源,游客未到广西,也可在网上进行虚拟体验。
2
“天眼”下的管理
在桂林旅游应急指挥中心,墙上整齐排列着视频框,漓江冠岩段、解放桥六匹马码头、象山景区停车场、芦笛岩景区入口、尧山索道进出站口等重要监控点都在工作人员的眼皮底下,这就是桂林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在当年揭晓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中,桂林市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天眼”工程榜上有名,成为国内旅游业唯一获奖的工程。“天眼”监控点覆盖了市区所有3A及以上景区和周边5县部分代表性景区,通过“天眼”,旅游管理部门可实时监测景区的人流、车流,核实游客反映和投诉的情况,做好防止拥堵、及时救援等工作。
大数据时代,视频监控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底,广西旅游行业运行大数据平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目前,与气象、统计和内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已完成,计划与公安、交通、气象、安监、工商、电信运营商等部门进行数据对接和共享,实现跨领域、跨行业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实现对全区旅游产业运行的实时监控、分流预警和应急指挥。
2016年10月,按国家旅游局统一部署,我区青秀山、王城、漓江、乐满地全部4个5A景区和部分重点4A景区视频监控信号完成了接入国家旅游局监控平台的工作,广西是首批完成对接的省区。截至目前,广西区一级平台已与桂林、柳州、北海等9个市级监控分中心完成了对接,接入景区90多个,摄像头300多个。
据介绍,到2017年底,全区将有100家以上4A级景区视频监控摄像头接入广西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平台将适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景区热度、舒适度指数等数据。
“十三五”期间,广西将完善行业监控信息化和旅游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建立旅游企业监管和旅游统计信息化平台,完善广西旅游公共咨询信息化平台,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投资与产业促进信息化平台;重点旅游城区、景区、饭店、机场、车站、码头和集散中心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跨区域的信息营销合作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精准营销能力。
3
“旅游+互联网”越来越猛
“2016年,广西接待旅游总人数已超过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当前,广西旅游发展仍然存在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相关人士认为,提升旅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广西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
广西规划馆是广西智慧旅游示范企业,在馆内,记者通过手机端可以进行全馆的VR视觉体验,更立体、直观。据广西规划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馆内设有二维码,游客扫描二维码,不仅可连接馆内Wi-Fi,还能使用馆内的语音导览服务。馆内的电子信息查询机已升级改造为充电查询导览一体机,游客不仅可以查询信息,还能进行手机充电,联网的查询机也实现了和其他景区的信息共享。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景区也采用景区+文化+技术的合作模式,结合旅游与电子商务特点,以景区为中心,打造旅游目的地一站式宣传、营销、接待、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旅游品质。
互联网时代,机遇最重要。马云在“美国中小企业论坛”的演讲中说,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20年里,互联网将存在于每一个角落,今后,将是那些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公司占优势。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琼认为,广西发展“互联网+”对于“+旅游”或是“+文化”,都有着很好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基础,广西“互联网+旅游”指数在西部排名第4位,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广西各大主体提供旅游服务的主要平台。
在新时期新机遇下,广西“旅游+互联网”发展势头也是越来越猛。
据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广西将进一步加强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3G和4G等基础设施覆盖。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
继续提升“旅游+互联网”的创新能力,鼓励“旅游+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创建一批“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支持“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联盟”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广网络支付、电子门票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促进广西旅游资源与远程客源市场的高效对接。运用新技术,创新旅游网络营销模式,构建多角度旅游营销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手段,创新旅游管理方式。今年,将完成评选14家以上广西智慧旅游示范企业,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智慧旅游示范企业全覆盖。
新闻推荐
破解小问题托起大民生本报记者奚振海备受关注的“三小条例”终于来了。7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简称“三小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我区的“三小行业”管理工作...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