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强
平桂沙田镇松木村的葡萄园里,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藤枝,给这个夏天带来了甜美丰收的喜悦,村民们正忙着为将要成熟的葡萄套上纸袋子……
“我种的葡萄20亩左右,粗略计算,收入能有几十万元哩。”村民黎亿文说,他以前在外地打工,后来在惠农政策的引导和第一书记的鼓励下,选择回乡创业,种起了葡萄,并带动了10多位村民们一同致富。
松木、道西、狮中、桂山、新民,是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的贫困村,2016年初广西地矿局派出扶贫工作队到这5个村开展帮扶。经过深入调研后,帮扶单位决定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着力点。“一定要尽心尽力,通过产业项目扶贫,让扶贫村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广西地矿局局长唐善茂对驻村干部说。
“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是各村贫穷重要根源。”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九兴认为,由于“主心骨”不强,各村凝聚力弱,人心不齐,产业发展不起来,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为此,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驻后,首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坚持规范运作;督导、帮助、支持村“两委”日常工作……通过一项项新举措,5个贫困村干群关系融洽了,群众的怨声少了,党员、群众代表会由原来的开不成变成能坐下来开会议事了。
“他们用无人机绘制自然地形地貌数字影像图,服务土地确权,用钻机为我们打水井……”道西村村委罗主任在谈起帮扶干部时,赞叹不已,“通过他们的努力,村里的发展‘主心骨\’形成了,带动产业发展可谓‘顶呱呱\’!”
如今,道西村建立了一个600多亩的富硒米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培育扶持了3家村级企业:以富硒农产品为主的种养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生产富硒大米和富硒芋头,覆盖贫困户75户;引进以种植百香果为主的农业公司,流转土地200亩,覆盖40户贫困户;引进以种植富硒红薯为主的观光农业公司,流转土地160亩,覆盖贫困户37户。去年,这3家企业实现总产值近千万元,带动1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据了解,目前道西村近80%的贫困户都已经有产业覆盖。
狮中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发展村集体茶园项目,扩大增收渠道,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已实施400亩,总投入约200万元。同时,引进企业投资约150万元建立黑茶加工厂,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保障。鼓励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产业,目前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种植约120亩,投入约36万元。
经过一年多的帮扶,工作队村村联动发展起罗汉果、葡萄、百香果、脐橙、茶叶、木耳、食用菌等支柱产业,实现了贫困村产业全覆盖,并通过劳务合作、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形式,把农民紧紧“黏”在产业链上,实现了扶贫的精准发力。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胡铁军)6月28日,中国科学院亚太与全球研究院研究员、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建人在南宁作了“‘一带一路\’与广西和东盟的合作与交流”的专题讲座。区直各有关单位、...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