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曾国藩
康有为梁启超
我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如果人与人间都用方言交流,难免“鸡同鸭讲”。在没有推广普通话的古代,这一问题就相当严峻,虽然推行“官话”,但各地仍是差异巨大——例如当年南下广西的柳宗元,因为一口子山西老陈醋味儿的口音,不得不长聘翻译在侧。
柳宗元
一个时辰的案子靠翻译得审一天
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便有一种不得在籍贯、出生地为官的规定。此种规定也带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古代官员与当地百姓常常因语言不通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广西柳州做刺史时,对此就颇城有感叹。他在《柳州峒氓》中写道:“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他在柳州时,必须与当地少数民族打交道,以致“愁向公庭问重译”,重译即翻译,柳宗元为了正常开展工作,不得不在办公室内设立翻译一职。
说起来,柳宗元的老家本是山西运城,而他本人则是出生在京城长安,并长期在长安学习、工作。可以看出,柳宗元既懂山西话,又会当时的官话(相当于普通话)。按说,柳宗元的普通话应该很标准,顶多有些山西口音而已。但广西那时属烟瘴之地,极其封闭落后,很多少数民族连汉字都不认识,语言不通,用文字也无法沟通,搞得柳宗元常常抓耳挠腮。
不仅柳宗元无法听懂当地方言,当地人也听不懂柳宗元讲话。柳宗元到了柳州,就如同身处异国他乡,如果没有翻译,根本无法与当地人对话,有些事情用手比画也说不清。说话用翻译,效率便大减。有时柳宗元审个案子,正常用一个时辰,用了翻译后得审一天,柳宗元别提多郁闷了。
曾国藩
湘乡话口音难懂让下属备受煎熬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对大清国的贡献可谓杠杠的。无论是谋略、学问,还是治军,或是做人,曾国藩都堪称“杰出典范”。但曾国藩的湖南口音过于浓重,很多与他打交道的人都有些犯怵,尤其是他的弟子、部下,领导的讲话听不清,又不敢多问,但不搞懂又恐办事有误,麻烦更大,搞得下属备受煎熬。
李鸿章是曾国藩非常赏识的弟子,二人无话不谈,常常一同说笑。谈话间,老曾说了一句“冒得卵味啊”,李鸿章大惊,“卵味”?这是时下流行的语言吗?老师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李鸿章不明白,大胆求解,老曾哈哈大笑。原来,“冒得卵味”是湘乡话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没意思”。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湘乡话在中国方言里极其难懂,甚至难过潮汕话和闽南话。他一直到23岁都没离开过湖南,可见他的口音会有多么重。
康有为梁启超
“广味普通话”影响仕途皇帝跟他们沟通很费劲
清末有两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与梁启超,这两位广东老乡普通话都不咋的,两人在事业发展上也吃过普通话不好的亏。
雍正年间,清政府开始向全国推广“正音书馆”,尤其是在福建、广东地区,要重点推广北京官话,也就是所谓的“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如果康梁二人生在此时,想必普通话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康梁恰恰生于晚清,此时以北京官话正音的问题早已被荒废。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都是珠三角地区,两地直线距离只有七八十公里。两人既是老乡,又是师徒,还是政治同盟,平时两人交流,用粤语酣畅淋漓。但二人走南闯北,传播先进思想,只能自学普通话,他们的“广味普通话”也是一大鲜明特色。
最麻烦的是见皇帝。光绪时的刑部主事张元济说,当时各大臣在外等候皇帝接见,康有为与荣禄大谈变法,荣禄听着直皱眉头,有些话根本听不懂。光绪单独接见大臣,其他人都有很长时间,唯独接见康有为,不到10分钟就结束了。
梁启超见到光绪,也是推销自己的变法,但无奈光绪听着很费劲,因梁启超说话发音严重不准,如将“考”说成“好”,将“高”说成“古”。有时梁启超讲一句,光绪还要问一句,甚至梁启超还要用手比画,或用翻译。这情景,光绪的兴致早没了。但凡被皇帝接见后,按说都要赏个四品官,而梁启超只得到个六品顶戴。可见,变法也要学好普通话。
这些还只是名人们的遭遇,普通小老百姓因为口音而遭遇的苦恼肯定更多。
据《厦门晚报》
【链接】
古代官方语言:唐宋皆以“洛阳音”为标准音
中国历代官方语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称呼。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同时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人口迁移等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带。从夏至清朝中后期,洛阳读书音一直为标准音。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在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东晋、南北朝以来,汉人回迁,中原洛阳又称为通用官方语言。
隋朝以金陵雅音和洛阳读书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朝以洛阳雅音为标准音。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
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后以元大都(北平)汉语语音——北平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明以中原雅音为正,明前中原地区经多个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官话为基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
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旧为汉语主流标准语。到了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1909年清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国语。
新闻推荐
楼盘活动近段时间融晟天河·海悦城持续举办大型乐高积木海洋节,吸引众多家庭到场。巨型积木城堡,企鹅、北极熊等极地动物1:1高仿秀,乐高DIY欢乐工厂等让不少孩子玩得乐不思蜀。作为广西文旅地产项目...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