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有道
瑶 惜
据《南国早报》报道,日前,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出《关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人事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支持和规范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或在岗兼职、创业。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方针的实施,广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陆续出台了“1+8”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全区创新创业工作,初步构建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创新体系。这次由人社厅牵头颁发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创新创业的通知,就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科研人员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从某种程度上说,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活力,创新创业水平是否走在前列,其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比如,近些年来以科技创新为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省,在为科研人员打造创新创业的优质外部环境上,积极奔走,不遗余力,培育出了像科大讯飞这样全国知名的创新型民营企业。
《通知》中规定的一些鼓励政策,如“可以带着科研项目或成果,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或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离岗创业所得收入,原则上归离岗创业人员所有”,无疑为解除我区广大科研人员的思想顾虑,全身投入创新创业热潮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是广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一步重要举措。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政策的颁布,其最大价值就是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长期以来,我区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存在“重视学术研究,轻视成果转化”现象,导致科研机构创新创业能力的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科研机构的奖励体制、考核制度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如一位资深的高校科研人员所说,“科研人员的研究目标还是在考虑如何通过单位的考核。比如主持了多少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得了什么奖、出了几本书,发表了多少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文章引用了多少次等”。这样的科研考核机制势必造成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唯理论探讨的多,重实际应用的少”,延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
因此,即使有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勇敢地迈出一步,倾向离岗在外自行创业,但因缺乏外部政策支持,造成创业志向未能付诸实践、研究课题与企业发展无法对接的普遍现实。
此次印发的《通知》,在离岗创业的程序、薪酬待遇、创业时间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操作性很强,解决了离岗创业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其在促进科研成果的加速转换上的作用有望瞩目和期待。
新闻推荐
本报报道的广西32公斤母亲割肝救女事件,引全国各大媒体及网友关注 媒体“大V”相继转发 纷纷点赞伟大母爱
@紫光阁微博截图。“南国早报”二维码南宁讯7月15日,本报报道了广西体重仅有32公斤的母亲李秋红为了救8岁的女儿静云,毅然决然地选择割掉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移植到女儿身上。这则新闻引起了全国各...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