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
吴学安
据人民网报道,天气渐暖,又到了春季赏花的出游时节。目前长江以南地区开始进入赏花期,广西、云南、上海、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多地的油菜花、桃花、樱花相继绽放。而携程发布的《2018全球赏花旅游趋势报告》显示,多地迎来一波旅游热潮,一些网红赏花目的地更是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火爆状态。
当一片片花海成了旅游景点,不仅“赚”了人气,还带来经济收入。发展“赏花经济”,打造赏花旅游特色品牌,前景广阔。但各地“赏花游”一片兴旺的背后,也存在明显短板,那就是受花期限制,短则一周左右,长不过一月,花期结束,喧闹的景点便归于沉寂。
而从更深远的角度看,还存在另一些问题。一是审美疲劳带来市场疲乏,如同质化的赏花线路设计,往往造成一些赏花地点火爆一两年后风光不再,而后续跟进的同类产品难以吸引游客,造成投资浪费。二是赏花过程是否都能带来预期收益值得怀疑。一些地方的交通、餐饮、如厕等基础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滞后,导致游客行车难、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久而久之,景点就会被贴上“仅此一次,绝不再来”的标签。
春花好看,产业难做。尽管赏花经济潜力巨大,但如何做大做强赏花经济,还需以花为媒,做好花外文章。
如何让“赏花经济”的花期更长久?旅客“喜新厌旧”的旅游偏好,决定了“赏花游”必须提前规划。不然,由于花木种植的周期滞后,“赏花经济”甚至可能将跟风种植的农民引入“伤农经济”死胡同。因此,相关部门在规划指导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时,应考虑引入公司化经营模式,将开放式、自发式的赏花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经营。一方面,赏花游从路线设计、土特产销售、食宿规划甚至设置景区收取门票等方面,都要以市场化思路运作,而不是仅靠农户低水平建设;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组织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打造一些独具特色的花木观赏点,同时引导扶贫对象生产销售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
作为全域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赏花游”给了人们一个观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全新视角。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丰富乡村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人文休闲度假旅游上,让乡村美景与乡村美食、农家体验等有机结合。通过差异化和增值服务,不断完善赏花旅游产业链,提升赏花旅游附加值,才能使赏花旅游可持续,最终把“赏花经济”变成“月月经济”甚至是“常年经济”。
新闻推荐
简讯本报南宁讯(记者/刘琴)3月22日,记者从广西招生考试院获悉,今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于6月13-14日举行,3月22日开始报名。本次考试共开考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信息技术等5个科目,实行...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