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快论
秉心
据《广西日报》报道,近期召开的全区价格工作会议披露,我区将在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释放出来的诸多民生领域“降价”利好信息备受关注。
此次价格市场化改革中,许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费用支出将会下调。最直接的结果,应该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会降低。这是民生领域一个重大的利好。
价格改革是一项敏感而艰难的改革。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如果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价格机制障碍就难以完全消除,资源环境成本在价格形成中就不能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市场价格环境就不够完善,而权力的寻租空间就无法控制,改革的红利也难以落地让群众共享。
允许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由价格机制配置生产和发展的资源,是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作用。正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价格改革从独具中国特色的双轨制一路走来,一步步格外慎重。
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政府定价制度基本建立,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体系基本确立,切实兜住民生底线。低收入群体价格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体系更加完善,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价格环境基本形成。这标志着,中国价格改革到了冲刺的实质性阶段,具有巨大威力和魔法效果的“看不见的手”,将落在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资源配置、红利分配、民生福祉的多方诉求上,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以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
无疑,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民生”两字。扎实求稳和锐意推进,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的诸多重要改革,也已具备了进一步推进的基础与条件,改革开放积累的财富也期待成为新的生产激励和民生福祉。
由是观之,新时代对价格机制改革提出了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活跃、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抓住价格杠杆,推动我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沿着这条清晰可见的路走下去,那么更多的民生福利则指日可期。
新闻推荐
“大调研”为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寻良策 7个联合调研组分赴区内外找差距取真经
本报南宁讯(记者/骆万丽通讯员/唐海蓉)广西工业如何来一场品质革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瓶颈在哪、难题如何破解?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是什么?3月22日开始,一场关于广西工业的大调研活动全面展开——由自治区...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