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难度大,专家们每一步操作都是谨小慎微
近日,年近50岁的蒙先生经历了一次突发主动脉夹层,病情危急。幸运的是,经过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科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国内首次成功联合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3D打印、脑血流术中监测、BIS深度检测、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及弓部三分支全腔内重建等新技术,蒙先生得到成功救治。
患者突发主动脉夹层多学科专家研讨方案
两个月前,晚上10时左右,蒙先生在洗澡时突然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痛,阵发性加重,被紧急送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行相关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病情危在旦夕。
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该院高度重视,组织血管外科、麻醉科、急诊科、神经内科、放射科等学科专家会诊。主动脉夹层,以往的治疗方案都是开胸进行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手术,但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根据国内外现有资料,经过充分讨论,专家们提出了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联合弓部三分支重建的手术方案。这种新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但是,摆在专家团队面前的还有一道难题:手术中需要暂时阻断脑血流,而脑部缺血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正是这项手术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脑血流灌注,专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进行术中支持,并由脑血流监测团队和麻醉团队对术中脑血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手术安全。
高难度手术国内首例为患者增添治疗选择
术前,多学科专家团队再次会诊,采用患者主动脉1∶1进行3D打印的模型为参考,对整个手术的流程和配合进行了模拟,设想了多种术中情况,充分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
手术当天,麻醉、脑血流检测、建立ECMO循环、造影、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弓三分支腔内重建……多学科专家团队谨慎细心,一连串的高难度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经过约9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支架封堵良好,位置准确,弓上三分支血流良好,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手术也是国内首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高难度主动脉夹层手术,目前在国际上也未见类似报道。这一方案的推广应用,将为更多此类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采写叶宇莉通讯员石鹏)
新闻推荐
官湖村老旧房屋。 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游新闻3月27日,一则《看呆!湛江富豪捐2亿建258套别墅赠乡亲,房子却送不出去!》的消息迅速刷屏。众网友、读者在感慨、议论官湖村这个贫困村庄的“暴发”尴尬...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