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
付彪
据广西新闻网报道,为迎接2018年高考、中考,给考生营造安静的学习、考试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南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南宁市决定,在高考、中考期间,严格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
让考生远离喧闹嘈杂,安心复习备考和考试,这种特殊的保驾护航,彰显了政府部门应有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考生权利的充分尊重。不过,人们在叫好的同时,也不免提出一些疑问:学生中、高考之后,噪声扰民会不会涛声依旧?能不能让这种“降噪”常态化?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如长期受噪声干扰,就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视觉疲劳等症状。而《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披露,2016年各级环保部门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52.2万件,说明我国噪声污染情况严重,广大民众深受其害。
近期,各地纷纷开启“静音模式”,严格控制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这也说明了,噪声污染早已成为一个顽疾、一个扰民的老问题。由此可见,“降噪”措施不能只停留在中、高考期间,也要让平时的城市回归应有的宁静。从权利保障上说,为中、高考生“降噪”当然必要,但每个市民同样有安心休息的权利,不能等考试季一过,“静音”状态又被打破。
治理环境噪声扰民,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从考试季“降噪”走向常态化。历年来,中、高考期间各地的“降噪”成效表明,特殊时段通过严管,确实能做好这项工作。那么,日常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只要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联动、相互配合,积极作为、依法作为,同样可以让市民在平时也远离噪声污染。
新闻推荐
2017年,武汉首先拉开“人才争夺战”的序幕。一年来,全国各地“抢人大战”方兴未艾,直接落户、住房补贴,地方纷纷加码“抢人”...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