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纵横
苑菁
据《广西日报》报道,今年我区高校毕业生23.3万人,比去年增加1.5万人;预计实现就业21.67万人,占全区年度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的61.9%。在就业形势总体不乐观的情况下,广西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一把悬在高校毕业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学生就业问题牵扯社会各方,高度关注是正常的。然而,当高校毕业生们为“就业难”愁眉不展时,一些二三线城市却因“人才荒”,展开了此起彼伏的“抢人大战”。“就业难”与“人才荒”共存的矛盾情景,正是我们当下面临的真实状况。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应该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对人才观念的改变。一些大学生宁愿做“蚁族”“房奴”,也不愿回到原籍或偏远地方,造成一些偏远和基层地区,面临招不到人、人才不断流失的局面。
因此,从各方披露的情况看,“就业难”是毕业生在大中城市的就业难,“人才荒”是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基层地区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荒。而实质上,“就业难”与“人才荒”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可以同向求解的。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在面对一些二三线城市发布的“给户口、给钱、给房”的人才新政时,大约有32%的学生选择更重视发展空间;有52%的学生认为,如果生源地也出台人才新政,“更愿意回去就业”。这表明,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户口、房子不是他们选择一座城市发展的唯一理由。
回过头来看广西,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引导广西各高校毕业大学生走向企业走进基层,既有助于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也缓解了偏远地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也是当前的大趋势,给大学生创业就业带来了压力。今年广西高校毕业生23.3万人,比去年增加1.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积极做好服务,以促就业解人才荒,取得社会效益的双赢结果。
一方面,一些偏远和基层地区应积极出台吸引毕业大学生的新政策,不应只盯着户口房子的利诱,更应给予他们未来能够拓展才能的发展空间。政府、高校也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引导,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真正能让毕业大学生留在需要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若也像有的地方那样一哄而上,试图通过各种功利的“抢人大招”来获取人才,事后却不能真正让人才发挥其才能,最终结果也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于地方发展、于大学生未来均无益。
另一方面,要破除“就业难”与“人才荒”的矛盾,还必须未雨绸缪。社会各方若能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大学毕业生及人才需求的领域、地域等作好精确评估,开展精准服务,让“就业难”与“人才荒”精准对接,让各方在发展这个大平台上都能找到自己所需,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宁6月17日电(记者覃星星)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继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示范县建设、组织自治...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