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兴坪古街。
幽静的兴坪古街。
兴坪古戏台前缘的五幅木质浮雕表现的都是戏剧故事。
暮色降临的元宝山。
■老鱼文/摄
兴坪,这座早在公元265年(三国时期吴国的甘露元年)就已建成的古镇,不但保存着虽饱经沧桑却还古风依旧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拥有举世无双、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观,难怪人们称其为“最美古镇”。老鱼近日重游兴坪,再次领略了兴坪之美和兴坪之古,感慨之余,择一二记之。
云蒸霞蔚元宝山
兴坪的“黄布倒影”人称国宝级景点,因为在中国驻联合国总部大使馆挂着的两幅巨画中,一幅是代表中国人文景观的“万里长城”,另一幅就是代表中国自然景观的“黄布倒影”。而“黄布倒影”俊秀的群峰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选作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元宝山。
我们来到兴坪的那天,已近黄昏,放下行囊,就背起相机直奔一个叫“小河背”的地方,据说那是观赏元宝山的最佳地点。从我们入住的民宿出发,步行约十来分钟就到了小河背,从村边的小路下到河滩,眼前豁然开朗,那无数次在图片或影视中看到过的熟悉的画面真真切切地展现在眼前,令人兴奋,令人惊叹!这时已近日落时分,更让眼前的景物氤氲着一种怡人心境的宁静美。远处,云雾缭绕中,浓密的凤尾竹林簇拥着端坐的元宝山,并将它们的身影投映到平静的江面,在粼粼波光中形成灵动的对称的图案;近处,那布满鹅卵石的河滩,伴着竹筏、渔夫和鸬鹚,点缀在山水之间,构成一幅渔歌唱晚的绝佳画面。
更让人感到怦然心动的是太阳落山那一刻,天空和水面都染上一抹抹艳丽的红色,继而那火红的晚霞变成几道瑰丽的红光横空出世,展现出力扫千军的磅礴气势,把这时因夜幕降临而已呈黑色的元宝山及其倒影衬托得像一尊放射着圣光的铁鼎,无比雄奇。在云淡风轻的白天,我们看到的元宝山好似一幅清秀昳丽的国画;而这时的元宝山,云蒸霞蔚的绚丽景观却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大自然用不同的光影,给我们绘出了元宝山不同的风采,正如苏东坡描写西湖的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镇古街古戏台
兴坪古镇不但因拥有奇山秀水而扬名于世,而且以古迹众多而闻名遐迩。古桥、古树、古亭、古渡、古戏台、古建筑,连铺在古街路面的青石板都道得出一番来历。有位诗人说得好:“岁月,是潜藏在眉弯里的一抹凝望”,当你徜徉在兴坪古镇,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青砖黛瓦坡屋面,造型独特的画栋飞檐马头墙,还有那些雨迹斑斑的木板屋,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经历的沧桑岁月,唤起你满是乡愁的凝望。
古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那条长约一公里多的古街。因为这条窄窄的街道靠近古渡码头,所以当年也曾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之所,虽然现在由于历史的变迁,它早已不再拥有客商摩肩接踵的繁华,但它现在的宁静和古朴,却更能让人领略到“老街长长,古巷幽幽”的意境。
古街上原貌保存得最好的建筑当属古戏台。据古戏台现在的管理者吕先生向我们介绍,古戏台又叫“万年戏台”,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距今已有近279年的历史,是桂北地区保存得较为完好的清代古戏台,对广西的戏曲史及沿革衍变都很有研究价值。古戏台的门脸不大,但进到里面,就仿佛穿越到了悠远的年代。斑驳的古戏台上,那些戏装人偶让我们似乎听到了穿云裂帛的唱腔及紧拉慢奏的丝竹之声。戏台前缘有五幅木质浮雕,虽因年代久远已不大看得清人物的面部表情,但仍能看出构图的精美生动。据吕先生提供的资料,这五幅木雕分别是五个戏剧故事:“仙姬送子”、“关羽斩蔡阳”、“李元霸举双狮”(一说“姚通金殿举狮”)、“活捉子都”和“高旺进表”。戏台内左侧,有一面四幅一体的“楠竹浮雕”木质屏风,下端的落款赫然为“乾隆乙丑年板桥赠”,此作是否真是出自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之手,还有待专家考证,但不管怎样,它都给古戏台增加了神秘感和历史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立标通讯员苏北)6月28日,自治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联合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