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成中国乡村振兴重要引擎
□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在今年的中秋节小长假,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中兴村一处民宿的主人赖兴才忙碌地接待来自上海市区的客人。客人去年国庆假期便来住过,今年中秋假期包下了整栋小楼。
赖兴才的民宿是在自家的“农民房”基础上改建的,5间卧室分别以“秋分”“小雪”等节气命名;小楼周边有约5亩的区域,划分为动物家园、香草园、竹园,让游客“沉浸”体验农耕文化。平日里他和妻子及一位金山的村民共同照料民宿;繁忙时需要聘请更多附近的村民,这些村民可增加额外收入。“妻子从小在金山的乡村长大,对这里的人和物都很有感情。我们近年先后辞掉了在上海市区的工作,回到这里建设民宿、发展生态农业,希望不同的人都能发现乡村的美好。”赖兴才说,中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民宿、生态农庄等新业态发展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据统计,上海乡村旅游民宿主要分布在青浦、崇明、金山、浦东、松江等区的特色村落,约有300多家,有的“面朝大海”、有的颇具“稻田蛙声”之趣。上海已在近期印发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规划确定的保留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地区有序推进乡村民宿的发展。
与促进民宿发展相辅相成的是,上海在旅游节期间公布50家“上海市民休闲好去处”,涵盖多个郊野公园、古镇、生态园及森林公园,着重向中外游客展示上海郊野的自然风光、生态田园。
上海近日发布的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若干意见称,这座以现代都市魅力闻名的国际化城市将进一步落实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质升级,形成一批有质量、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创业富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冯学钢分析,舒适的民宿能延长游客在乡村旅游时的停留时间,增加消费;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传承,则是游客更愿意亲近乡村的根本原因。
帮助对口援建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也是上海支援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建设的新亮点。今年9月初,在上海市旅游部门的组织下,一批旅游专家前往云南普洱,与当地业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普洱发展结合旅游、音乐、茶文化、农业、咖啡的绿色业态、进一步实现旅游减贫出谋划策。
中国旅游研究院、世界旅游联盟近日发布的报告称,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旅游减贫新呈现出“精准”和“融合”的特点,在更广大地区,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出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的业态。在云南、广西、浙江、湖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均不乏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案例。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统计,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收入超过7400亿元,从业人员900万人,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乡村旅游改善着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旅游发展让目的地居民和游客体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从而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也为各地发展增添动力。
赖兴才展望,“未来,我们想与更多专业机构一起设计出与自然生态、农田野趣相融合的插花、茶道、瑜伽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为绿水青山背起行囊,把美丽乡村打造成城乡居民共同的家园。”
(新华社上海9月26日电)
新闻推荐
龙州讯9月20日下午5时,越南驮隆边防屯根据中越(龙州-驮隆)警务合作机制,在水口口岸将一名网上逃犯移交给广西公安边防总队龙...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